16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162 cases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作者:闫圣涛,张国虹,练睿,高文,孙力超,张国强
发布日期:2015-07-0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和收住院治疗的162例AAD患者临床资料,按Stanford分型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应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A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的AAD患者中,年龄(53.9±13.5)岁(国外平均年龄61.0岁),其中87.0%的患者年龄小于65.0岁;77.2%的患者存在高血压;D-二聚体诊断AAD的总体敏感度为93.2%,乳胶法检测(<0.5 mg/L)的敏感度为90.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0~400 ng/mL)的敏感度为94.7%;超声/超声心动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为91.5%,其中A型AAD患者的敏感度为100%,可作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首选检查,同时可用于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A型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患者(30.7% vs.3.4%,P<0.05),经手术(支架)治疗的AAD患者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8.5% vs.23.8%,P<0.05);确诊时间>4 h、就诊时存在低血压休克和(或)心包填塞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AD的发病年龄低于国外;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诊断夹层的补充手段;尽量缩短确诊时间和早期手术干预可降低AAD患者的病死率,而A型患者可能手术获益更大。
闫圣涛,张国虹,练睿,高文,孙力超,张国强. 16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24(7): 729-734.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7.00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Stanford分型
确诊时间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D二聚体
超声
预后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肖子亚. 58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5:644-649
2)
练睿. 经胸心脏超声对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0:1284-1290
3)
曾文新.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6:764-768
4)
张明明.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79-82
5)
闫圣涛. 经胸超声心动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3:131-133,封2
6)
易鑫.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一例[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03:287-288
7)
宋剑平.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短期死亡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6:706-709
8)
郑桂. 以右下肢麻木为首发症状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二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4:463-464
9)
肖子亚. 主动脉夹层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03:217-222
10)
王豪俊.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院内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价值[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11:954-957
11)
周子凡. 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外科转流术或“烟囱”支架置入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8,13,10:1481-1484
12)
闫醒军.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06:80-82
13)
于海华.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08:847-849
14)
王建,刘何鹏. 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8,06:929-932
15)
罗常有. 急性主动脉夹层168例临床诊治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8,31,02:1-5
16)
任明明. “烟囱”支架技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和心功能指标的影[J]. 医学临床研究,2018,35,03:542-544
17)
赵永波. miR-4306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主动脉夹层的形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7,04:405-409,416
18)
苏钦,陈丽珺,谭知零.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其与DSA对比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80-82
19)
唐海峰,黄杨,赵威,尹文,张松涛,王彦军,吴林. 8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6:488-491
20)
罗常有.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6:53-57
21)
陈明江,姜建彪,李梅.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对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生存状况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0:105-108
22)
张易薇,王斌,张丽,孙振兴,谢明星.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夹层[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35,9:1291-1294
23)
陈璟. 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18年回顾性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091-4095
24)
祝明华. 主动脉夹层并心包填塞术前诊疗策略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5:732-735
25)
李召水. 腔内隔绝术同期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6,2:217-220
26)
陈璟. 75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1,43,12:124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