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outcome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作者:薛继可,冷巧云,高玉芝,陈寿权,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章杰,何爱文 发布日期:2013-01-02
【本文入选2014年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项目”(F5000)】
目的: 探讨急诊科心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CPR病例,比较不同因素分组的CPR效果,对可能影响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725例CPR病例中,自主循环恢复(ROSC)、24 h存活、出院存活、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分别为187例(25.8%)、100例(13.8%)、48例(6.6%)、23例(3.2%)。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影响ROSC的独立预测因素;创伤性、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24 h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CA前状态、心源性、首次监测心律、CPR持续时间是影响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肾上腺素使用剂量≤5 mg是影响ROSC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24 h存活的有利因素,创伤性是不利因素。心源性、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出院存活和神经功能良好出院存活的有利因素,CA前为疾病终末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不利因素。
薛继可,冷巧云,高玉芝,陈寿权,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章杰,何爱文. 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8-34.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1.007
基金项目:温州医学院重大科研项目(yxyzd-B2005-03);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08年度)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Utstein模式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王书鹏,秦历杰. 心肺复苏后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荟萃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7:774-778
2)
周平,董云,王建东,陈友岱,章晓红,李依,邓磊,冯旋瞞,苏明华,李俊英. 脑电双频指数评估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622-625
3)
姜银松,李新宇. 心脏骤停后延迟复苏对大鼠海马病理变化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4,,10:
4)
侯任昉. 心脏骤停急诊复苏96例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04:233-234
5)
曹建国,刘同刚,黄清丽,李海燕,张慧锋,刘伟权. 影响东莞市120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75-77
6)
张晓凡,林长春,杜贵进. 对心搏骤停院前救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的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5:555-558
7)
黄海燕. Utstein模式下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危险因素研究[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06:
8)
华建刚,颜慧琴,丁义斌. 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施行紧急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8:
9)
黎敏. 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2:
10)
单爱军. 院内心源性猝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0:
11)
毕宝林. 临床路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06:32-35
12)
陈泽江. 既往疾病史对心肺复苏急救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5:91-93
13)
何光辉. 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用量与预后的探讨[J]. 临床急诊杂志,2015,16,12:929-931
14)
何光辉. 心肺复苏时限与预后的探讨[J]. 临床急诊杂志,2015,16,6:437-439
15)
龚平. 心源性心搏骤停患者复苏后早期氧摄取率监测的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8:857-861
16)
王芳. Utstein模式心肺复苏注册体系的应用现状[J]. 护理学杂志,2015,30,8:106-109
17)
高映春.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医药,2015,37,21:3300-3301
18)
郭敏军. 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568-2570
19)
谢宗贤. 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和ICU心肺复苏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9:717-719
20)
张颖,肖小培. 影响老年创伤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16,18,6:363-365
21)
李晨. 心肺复苏中自主循环恢复预测及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122-127
22)
付阳阳. 拉撒路综合征[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2:241-245
23)
黄明伟. 主动脉球囊阻断术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5:603-606
24)
邓磊. 血液学指标在评估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04:564-566,573
25)
梁昌芬. 心肺复苏仪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02:239-243
26)
雷远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因素随访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7:740-746
27)
陈水红. 实时反馈装置在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10:1173-1175
28)
翟雅婷. 可除颤心律的心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首次给药时机探讨[J]. 西南国防医药,2018,28,11:1073-1075
29)
申前进. 超长心肺复苏成功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8,31,01:39-42
30)
陈小凤,季娟娟,孙涛,孙守松. 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87-92
31)
陈小凤. 院内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12:1366-1370
32)
刘春齐. 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对医疗纠纷的风险防范[J]. 医学与哲学,2020,41,15:72-75
33)
杨俊,谭淑英,陈麒麟,等. 肾上腺素对创伤性心搏骤停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10:1114-1118
34)
武小娟.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中“生存链”实施现状及患者预后因素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22,23,3:198-203
35)
文航华. 大黄萃取液对兔心肺复苏后脑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4:43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