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严重创伤患者初期复苏后持续纤溶关闭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istent fibrinolysis shutdown 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initial resuscitation in severely injured trauma patients
作者:张璐平, 杨晨, 姜俭, 高叶, 邵荣海, 刘励军
发布日期:2025-01-09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初期复苏后纤溶状态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该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给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等复苏治疗。在伤者进入复苏单元、初期复苏后1 h和8 h分别检测血栓弹力图;按其血块溶解速率将其纤溶状态分为三种表型,即纤维蛋白溶解关闭(fibrinolysis ahutdown, SD)、生理性纤维蛋白溶解(physiologicfibrinolysis, PY)以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hyperfibrinolysis, HF);主要预后指标包括24 h和28 d全因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纤溶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32例严重创伤患者,入创伤复苏单元时表现为SD 61例(46.2%),PY59例(44.7%),HF 12例(9.1%)。经TXA等初期复苏后仍以SD和PY表型为主,HF则进一步减少。相对于SD和PY组,HF组患者24 h病死率(25.0% vs. 3.3% vs. 3.4%,P<0.05)和28 d病死率(58.3% vs. 32.8% vs. 11.9%,P<0.05)较高,以大出血为主要死因;SD组患者28 d病死率高于PY组(32.8% vs. 11.9%,P<0.05),以脑损伤为主要死因。在不纳入HF的12例患者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24 h晶体液输注量后,与始终处于PY状态相比,初期复苏后仍处于SD是严重创伤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OR=7.009,95%CI:1.141~43.079,P=0.036)。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及初期复苏后,纤溶状态以SD和PY为主要表型;初期复苏后持续SD是严重创伤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

张璐平, 杨晨, 姜俭, 高叶, 邵荣海, 刘励军. 严重创伤患者初期复苏后持续纤溶关闭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1): 62-69.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5.01.010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教兴卫”青年科技项目( KJXW2020069)
伦理审批号: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KY-2020-214)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300078089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关闭 初期复苏 严重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