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变化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病患者28天死亡的预测能力,为临床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探讨新的思路。 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所有内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患者28天预后。入院24小时内监测血常规、生化全项指标、血气分析、凝血功能等化验室指标,行APACHE II评分。 结果:纳入研究患者1992例,按28天预后分为生存组(n=1522)与死亡组(n=470)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疾病种类等基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APACHE II评分分别为12.11±4.12与21.15±5.55。死亡组血浆D-Dimer水平升高至 (1055.42±1508.14) ug/L,PLT水平下降至(153.38±90.99)×105/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浆PT、INR与APTT水平明显升高,PA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死亡组患者肝功能亦有明显损伤。Logistic回归证实高APACHE II评分与D-dimer为危重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的危险因素。其中D-Dimer判断预后最佳界值为596.50ug/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50%和72.14%。 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中D-dimer的异常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而肝功能的损伤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
王涛,王烁,李春盛,唐子人. 急诊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4): 44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