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ARDS治疗新方法能造福患者吗?
作者:何婉媚,曾勉    发布日期:2017-03-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由Ashbaugh等于1967年首次提出,主要发病机制是肺泡-毛细血管急性损伤,后者最终引起肺内分流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ARDS发病机制复杂,尚未证实能够改善ARDS的治疗药物,因此现阶段的治疗策略集中在机械通气以及支持治疗。2016年加拿大发布ARDS治疗指南[1],同年初,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危急重症医学学组亦发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 (试行)》[2],这时距2006年我国《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3]已十年,但是,有关机械通气的推荐治疗意见并无重大变化。小潮气量通气、高呼气末正压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俯卧位通气已被公认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改善ARDS预后的有创机械通气方式,但数据显示,2010-2015年ARDS病死率依然高达45%[4]。
近年来,有研究将间充质干细胞及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应用于ARDS患者,前者是目前热门的基于细胞的干细胞疗法,后者则是一种新型的备受关注的氧疗方式。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hpy,EIT)亦逐步被用于指导ARDS机械通气时参数的设置,通过实时监测肺复张情况而滴定最恰当的PEEP。

何婉媚,曾勉. ARDS治疗新方法能造福患者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26(3): 251-254.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03.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066);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6A020216009);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Y2-00136)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间充质干细胞 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 生物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精确医疗 体外膜肺 爆发性心肌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毕继蕊. 丙咪嗪对小鼠急性肺损伤肺泡上皮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6:638-643
  • 2) 叶静. 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佳吸气压力探讨[J]. 四川医学,2018,39,12:1340-1345
  • 3) 李真玉. 肺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在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屏障中的作用及机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3:401-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