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子标记物:从单一到联合
作者:宋振举,白春学
发布日期:2014-03-04
1967年Ashbaugh首次在Lancet杂志上报道了12例原发病不同、临床表现以顽固性呼吸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病例。1971年Petty等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治疗原则作了详细的阐述。1994年欧美共识会议(AECC)提出了ARDS诊断标准,同时明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导致急性肺损伤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近20年来,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该综合征的认识也逐渐加深,AECC提出的诊断标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迫切需要修订新的标准。2012年ARDS柏林定义和诊断标准应运而生。柏林标准强化了ARDS定义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ARDS的病情程度进行了分级,这有利于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试验疗效的分层评估。尽管每次定义和标准的修订都有一定的进步,但对ARDS这一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柏林标准仍然没有回答和解决其诊断的金标准和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因此,积极探讨和研究ARDS简单易行的诊断标准和精准的预后评估体系,是急诊和危重病医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宋振举,白春学.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子标记物:从单一到联合[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245-247.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4.03.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分子标记物
诊断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刘杨,王学斌,马少林,徐玮. 肝素结合蛋白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5:549-553
2)
林锦乐. 克拉拉细胞蛋白16早期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07:
3)
王宏飞. 机械通气及相关因素对腹内压影响的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2:1430-1435
4)
邢玲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新指标:血管外肺水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5:472-474
5)
曾皋.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450-454
6)
曾皋. 脂钙蛋白2检测识别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2:155-159
7)
郭彦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4:542-545
8)
刘兰. 尼可地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4:341-344
9)
张瑾. 蛋白C基因变异与汉族人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易感性相关[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6:632-637
10)
汪义发. 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8,32,11:1035-1038
11)
戴甜,曹书华,杨晓龙.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通气治疗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8,34,10:1424-1427
12)
杨俊. 肺泡灌洗液中SP-A水平与ARDS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西部医学,2019,31,1:56-59
13)
高杨. 生物标志物联合应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1: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