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3796例院内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万健,李国民
发布日期:2005-09-10

万健,李国民. 3796例院内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746-749.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5.09.010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王宝,黄美萍. 心肺复苏中的相关问题探讨(附249例报告)[J]. 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2:
  • 2) 彭翔. 影响复苏后综合征患者救治结果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
  • 3) 金世红. 综合性医院院内急救体系建设和运作模式[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6:663-665
  • 4) 于坤. 体外膜肺氧合在抢救危重心脏病患者心搏骤停中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13-16
  • 5) 徐惠梁. 123例心脏骤停院前复苏成功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105-1107
  • 6) 徐丽. 255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793-795
  • 7) 梁凤,郭慧,张彦红. 规范化院内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 新疆医学,2007,6,5:
  • 8) 杨宇光. 院内紧急气管插管急救167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795-1795
  • 9) 胡继华. 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在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中的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
  • 10) 张占忠. 62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分析[J]. 临床荟萃,2008,23,24:
  • 11) 隋向前. 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2:
  • 12) 温春鸣. 气管插管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7:
  • 13) 刘超群,林丽珍,朱影,邓妙芬,黄琼芳. 护理干预预防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7:
  • 14) 傅洪宾,刘淑亮. 309例死亡病因及心肺复苏的回顾性分析[J]. 吉林医学,2009,30,21:
  • 15) 张悦怡.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课程设置与培训方式的探索[D]. 浙江大学,2010,,:
  • 16) 杜兰芳. 治疗性低体温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8:890-892
  • 17) 刘平. 胸外按压联合应用经皮体外起搏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33-34
  • 18) 于坤. 心源性休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临床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 19) 彭赛平. 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改变结合APACHEⅡ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D]. 暨南大学,2011,,:
  • 20) 李润玖. 急诊抢救室中气管插管术应用152例临床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5:463-464
  • 21) 周宗庆,莫文梅,周建民,程燕东,朱应登,刘建英. 基层医院急救体系和运作模式建设[J]. 浙江创伤外科,2011,11,5:
  • 22) 王树苓. 心肺复苏进展及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
  • 23) 唐宇. 1例超长心肺复苏的救治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
  • 24) 侯孝良,陈英杰. 18例肺结核患者心脏骤停复苏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
  • 25) 蒋雷. 机械性复苏装置在心搏骤停中的应用和评价[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7:771-773
  • 26) 宋维,刘元税,吴世畅,欧阳,邢柏,覃少强,吴国平,王丽艳,王龙,曾德伟,李相生,王秀川,黄韬,王林明,吴开毅,林春海. 海南省多中心心肺复苏Utstien模式注册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9:904-910
  • 27) 宋维. 院内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研究[J]. 海南医学,2011,22,12:19-22
  • 28) 欧阳艳红. 早期血液净化对复苏后综合征防治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2011,31,9:831-834
  • 29) 胡冬英,倪一新,王建强. 对4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回顾与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
  • 30) 潘春熹. 院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液体复苏的回顾性分析[D]. 广西医科大学,2012,,:
  • 31) 宋维,陈实,刘元税,何宁宁,莫德番,蓝宝琼,高允锁. 基于乌斯坦因模式的心肺复苏研究报告[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1003-1006
  • 32) 黄培培. 院内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J]. 江苏医药,2012,38,20:2410-2412
  • 33) 王微,宋维. 基于Utstein模式的院内不同地点心肺复苏结果对照研究[J]. 临床误诊误治,2013,26,1:
  • 34) 徐波,殷桂霞,熊玉宝,刘励军,张月林. 苏州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急诊专科医生掌握核心急救技术程度的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0:915-918
  • 35) 严敏. 1例气道异物的院外救治[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10:946-947
  • 36) 朱涛. 院内急救三级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其作用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1:
  • 37) 刘元税. 休克指数和修正休克指数评估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预后[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0:
  • 38) 张虎连. 医护配合下进行的目击者新版心肺复苏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14,28,09:1096-1097
  • 39) 谢文林. 急诊科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搏骤停患者的经验浅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4:430-431
  • 40) 殷乐. 老年创伤性与非创伤性疾病心肺复苏的临床对比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2015,29,12:1018-1020,1024
  • 41) 华小雪. 急诊医护人员单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质量的现状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50,12:1393-1396,1397
  • 42) 朱涛. 综合性医院“院内危重症管理体系”的构建:“大重症”模式的建立[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8:735-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