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探讨单纯超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02例在急诊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后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全部患者首先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分为2组,1组标准药物治疗,另1组在标准药物治疗下行单纯超滤治疗。同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患者间同一时点的监测指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2组患者病死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1例常规药物治疗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电解质逐渐维持于正常水平,但改善情况均较单纯超滤组缓慢。4例死于心源性猝死。随访至发病后1年,14.89%(7/47)患者间断有左心衰竭症状。51例行单纯超滤患者中,2例因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而中止单纯超滤。1例因收缩压低于90 mmHg(1mmHg=0.133 kpa)且有脏器灌注不足临床表现终止单纯超滤。48例行单纯超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力衰竭症状明显减轻。单纯超滤治疗后血电解质较治疗前显著改善,B型脑利钠肽(BNP)明显降低(P<0.05),1周后复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所改善(P<0.05),2例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余46例,均在住院20~39 d后出院,随访1年,无左心衰竭再次发作。2组患者1个月病死率、平均重症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单纯超滤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内环境,而且能干预心肌梗死后左心衰竭的发展和预后,使平均重症监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降低。
李红艳,秦历杰. 单纯超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疗效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5): 6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