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hospital intervention of treatment modes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作者: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马炳辰,曹秋梅    发布日期:2016-03-02    

目的:探讨不同院前救治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因严重创伤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患者相关资料[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 ≥25分]。以2010年1月1日为界,此后就诊于我院创伤患者采用的是本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急救模式分为研究组,而此日期以前是传统由120及999担任院前急救的急救模式则为对照组,采用创伤数据库记录创伤患者伤情、救治与结局信息,比较严重创伤救治效率和质量。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在急诊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入住ICU率、住院前病死率、远期(6个月)致残率、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有所降低,分别为(78.23±21.57)min vs. (96.45±35.14)min,(23.55±12.46)d vs. (28.67±20.72)d, 8.1%(18/222) vs. 65.5%(114/174),13.3%(34/256) vs. 21.6%(48/222),4.1%(9/222) vs. 9.2%(16/174),8.1%(18/222)vs. 18.4%(3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病死率方面,研究组也较对照组低,为8.1%(18/222) vs.12.6%(22/1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伤到医院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医院急诊医师随车出诊的“急救型”院前急救模式相对于常规采用的急救模式在提高多发严重创伤的救治成功率以及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优势,是一种良好的备选急救模式。

周开国,李建忠,贾慧林,马炳辰,曹秋梅.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3): 362-366.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3.022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救治模式 多发伤 创伤严重度评分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蒋世荣. 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式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7,23,20:4075-4078,4083
  • 2) 章赛军. 自制可调节牵引支架在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8:965-967
  • 3) 蒋世荣. 传统救治模式与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对比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09:833-836
  • 4) 许士海. 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的影响[J]. 护理学报,2018,25,13:29-32
  • 5) 徐辉辉,刘晓华,董文婷. 初级创伤救治体系在院外急救的临床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2:163-165
  • 6) 商志远. 创伤救治团队在救治闭合性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作用[J]. 广西医学,2020,42,2:220-221,237
  • 7) 宋欣. 基于FMEA模式护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7:170-173
  • 8) 郭程. 基于5G技术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模式探讨[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11: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