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物标志物与生物治疗研究
作者:陈蝶,彭再梅
发布日期:2016-03-02

自1967年Ashbaug等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到今天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历了近49年的研究发展,不仅对定义进行了修订,并且完善了诊断标准,尤其是柏林诊断标准强调了发病的高危因素、发病时间、严重程度的分级及影像学量化分级等;在临床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包括小潮气量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及体外膜肺氧合,且都已经成为ARDS的常规治疗手段。但是,以上研究仍以临床诊断及支持治疗为主,针对高危因素导致ARDS的炎症反应,以及发病机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控制措施,无论如何优化通气策略,均不能治愈ARDS。近10余年来ARDS病死率并无明显降低,仍维持在40%~50%之间。因此,只有尽早确定并祛除导致ARDS的危险因素,中断其发病途径,才是逆转ARDS的关键。近年来对于ARDS发病的炎症反应及其生物标志物与生物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陈蝶,彭再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物标志物与生物治疗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25(3): 264-267.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3.002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生物治疗 肺血管内皮细胞 炎症介质 凝血活化 细胞治疗 前列腺素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孟辉,曹大伟,刘超锋,等. Bruton酪氨酸激酶和核因子-κB在高氧诱导肺损伤中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2:181-185
  • 2) 徐彦立. 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7,33,07:1141-1145
  • 3) 王明强. 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 医药导报,2017,36,09:1005-1009
  • 4) 秦龙. 乌司他丁联合东莨菪碱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5:474-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