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探讨院内快速反应系统(Rapid Response System, RRS)建立方式及运行效果,为非预期病情恶化病人的管理模式提供借鉴。方法:描述院内RRS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方式,统计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RRS呼叫例数、发生区域、呼叫原因、医疗急救小组(Medical Emergency Team, MET)到达时间、CPR和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例数以及患者转归等,分析试运行情况。结果:RRS运行期间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呼叫事件为80例,发生区域中内科病房占25.0%,外科病房占36.25%,门诊和院内其他区域占32.5%,院内其他公共区域6.25%;128项呼叫原因中意识丧失占32.8%,呼吸窘迫占11.7%,气道不畅占10.9%,目击患者倒下占0.8%,血压测不到占10.9%,颈动脉搏动消失占15.7%,其他占17.2%。MET到达时间中急诊科2.1±1.1min,ICU3.0±1.0min,NICU2.0±1.1min,NICU 5.0min,平均到达时间为2.7±1.2min。行CPR的患者45例,ROSC占39例。转归患者中病情稳定的为85.0%,转ICU为7.5%,死亡率为3.75%,自动出院3.75%。结论:RRS可以为非预期病情恶化病人的救治提供有效的管理模式,避免病情进一步的恶化。
金静芬,张兰兰,陈水红,王飒. 院内快速反应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