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创伤救治的模式转变——创伤患者区域协同急救网络体系的建立
作者:刘国辉,刘旭光    发布日期:2015-05-04    

1 创伤的危害

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汽车数量的迅猛提高至交通事故频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即每天平均有近3 330人死于车轮下,年受伤人数为3 000万至5 000万。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高楼大厦剧增导致高处坠落伤增多,高处坠落伤已成为继交通事故外导致严重创伤和致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还不和平,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还时有发生,战伤也是创伤的一种特殊的重要的部分。可见,创伤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公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高达50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9.5人因意外创伤死亡。在中国,每年的创伤死亡人数高达70万,占到全球创伤死亡人数的约1/7。严重创伤患者生存与死亡的时间窗宽度很窄,稍微耽搁即会失去抢救时机。能否在“黄金期”内进行准确地诊断与治疗,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目前创伤急救存在明显的治疗延迟现象,而院前急救时间长、现场救治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现场救治与救治医院缺乏信息联动、医院缺乏应对群发性创伤及多发伤的专业救治团队、救治现场及院内救治缺乏规范化流程,导致伤者治疗延迟,坐失抢救的“黄金期”,也是创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创伤急救的效率和伤者的生存率。

刘国辉,刘旭光. 创伤救治的模式转变——创伤患者区域协同急救网络体系的建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24(5): 470-472.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5.003


关键词: 创伤救治体系 创伤 救治模式 协同急救网络 急救体系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刘明文. 114例急性胸痛的回顾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4:316-318
  • 2) 姚元章. 论多发伤急救的时效性[J]. 创伤外科杂志,2016,18,5:257-260
  • 3) 杨剑. 小学生意外伤害自救互救知识调查与培训设计[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01:88-90
  • 4) 张娜. 海南省区域协同创伤救治体系的设计与成效[J]. 临床急诊杂志,2017,18,07:493-495
  • 5) 谢彩娟. 18家社区医院急诊抢救单元的建设现状与改进建议[J]. 中国护理管理,2018,18,06:849-853
  • 6) 段海真. 特殊咬伤1176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2:220-222
  • 7) 周明珍,杨剑,李少星,王欢. 小学生意外伤害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3:245-248
  • 8) 马玉龙. 四根螺旋纹钢筋胸腹腔贯通伤多学科联合救治体会[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2:252-253
  • 9) 陈锋,金平,李子龙,汪正权,李哲. 余姚市创伤中心建设初步探索[J]. 中华创伤杂志,2019,35,8:682-685
  • 10) 曾元临,陈海鸣,罗礼生,等. 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要点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19,35,12:1126-1129
  • 11) 段海真,宋仁杰,张小军,任达福,喻安永. 人咬伤428例临床特点分析[J]. 重庆医学,2019,48,10:1790-1791,1799
  • 12) 肖仁举. 实体化创伤中心建设提升严重创伤救治能力[J]. 创伤外科杂志,2020,22,5:399-400,封3
  • 13) 陈熙,罗柳玫,李丽,等. 长沙市城区居民伤害预防态度与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7:2099-2105
  • 14) 江凤琼. 绵阳地区儿童灾害知识培训需求调查及对策建议[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5:574-576,584
  • 15) 张爽婷. 5G技术在创伤急救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创伤外科杂志,2022,24,8:634-638,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