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7 case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作者:蒋舒玉,吕菁君,魏捷,孙胜男,王蕊,杨卫泽,田丹    发布日期:2015-04-07    

目的 探讨影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预后的临床指标,为SFTS危重病例的病程变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1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病例。收集17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并发症、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入院时(发病第6天)以及入院3 d时(发病第9天)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响SFT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肝功能明显异常、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提示病情危重,预后极差。SFTS患者AST、ALT明显升高,AST 539 U/L(229.73, 545.4)U/(r=0.597, P=0.01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氨升高提示严重的肝脏功能损伤,常常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谵妄、不自主的四肢颤动。SFTS患者出现血小板显著下降,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危重; PLT 24.88×109 L-1 (12.75, 35.00) ×109 L-1 (r=0.557, P=0.005)或者APTT 86.06 s (66.88, 114.18) s(r=0.798, P=0.001)或者D-二聚体 9.79 mg/L (4.09, 16.51)mg/L(r=0.597, P=0.015)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发病第9天(高峰期第3天)的AST、WBC、PLT、APTT、D-二聚体是影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蒋舒玉,吕菁君,魏捷,孙胜男,王蕊,杨卫泽,田丹.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380-385.
DOI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20), 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项目(QJX 2012-11)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危险因素 肝功能 凝血功能 回顾性分析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曾庆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06:336-340
  • 2) 孙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液及免疫系统损伤[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06:538-542
  • 3) 盛棋跃,盛吉芳,张旋,叶韦玮,黄海军.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25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12,3:152-157
  • 4) 韩常新.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影响指标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171-174,187
  • 5) 李金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早期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J]. 安徽医学,2019,40,4:426-429
  • 6) 叶重阳. 轻症与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7:847-849
  • 7) 葛子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及预警模型研究进展[J]. 传染病信息,2020,33,5:462-465
  • 8) 冯亚玲. 兰溪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调查[J]. 预防医学,2021,33,3:284-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