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辛伐他汀纳米粒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Simvastatin nanoparticles protect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cell injury
作者:汪日红,郑霞,姜赛平,方强
发布日期:2013-10-09

摘要: 目的 辛伐他汀纳米粒研制方法以及探索其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研制辛伐他汀纳米粒,应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测定药物包封率与载药量。将HUVECs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组(LPS)、辛伐他汀静脉组(SIM iv)和辛伐他汀纳米粒(SIM np)组。CCK-8法检测HUVECs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骨架结构改变,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NO浓度、eNOS活性和iNOS活性。结果1)辛伐他汀纳米粒粒径明显高于空白纳米粒粒径(350.3±156.9 )vs(214.3±103.1 ),p<0.05;辛伐他汀纳米粒包封率为65.71±2.45%,载药量3.41±0.23%;2)与辛伐他汀静脉组相比,辛伐他汀纳米粒组细胞活性较高(0.849±0.052)vs(0.750±0.061)、细胞骨架损伤较轻;3)与辛伐他汀静脉组相比,辛伐他汀纳米粒组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较低(12.168±0.936)vs(13.429±0.609),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较高(0.309±0.006)vs(0.291±0.00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较低(2.763±0.061)vs(2.867±0.05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粒是辛伐他汀的一种新型载体,辛伐他汀纳米粒对脂多糖诱导的HUVECs可能产生更强的保护效应,机制可能涉及NO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

汪日红,郑霞,姜赛平,方强. 辛伐他汀纳米粒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10): 1123-1127.
DOI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关键词: 辛伐他汀纳米粒 细胞活性 骨架结构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郭献阳. 辛伐他汀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性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931-1935
  • 2) 郭献阳.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6:406-408
  • 3) 邬明杰,郑霞. 辛伐他汀纳米粒通过调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系统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11,06:393-399
  • 4) 张望. 不同剂型的辛伐他汀通过iNOS/eNOS的平衡调节对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1: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