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左肺动脉吊带畸形2例
作者:徐迎军,鹿子燕,王文棣,孙裕平,郑兴厂,刘娜
发布日期:2012-03-10

徐迎军,鹿子燕,王文棣,孙裕平,郑兴厂,刘娜. 左肺动脉吊带畸形2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 (3):311-311.

左肺动脉吊带畸形(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 LPAS) , 又叫迷走左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其临床早期诊断困难, 极易漏诊、误诊。2007 年至2011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了2例肺动脉吊带畸形患儿,现报道如下。
例1女,9个月,因多次反复咳嗽、气喘,以毛细支气管炎、先天性喉喘鸣收住本院。从出生后3 个月开始, 患儿出现阵发性咳嗽伴喘息, 气急明显, 喉间有痰鸣声,吃奶易呛咳, 症状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 先后4次因肺炎住院治疗。此次入院体检: 呼吸略促,哭闹时口周轻微发绀, 轻度鼻搧, 轻度吸气三凹征,两肺呼吸音对称, 闻及较多喘鸣音、少许痰鸣音。常规给予解痉平喘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后2~3 d患儿因“受凉”而再次出现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因患儿出生后反复咳喘并肺内感染,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 ,MSCT)增强并气管、血管重组示:PAS。患儿转至心胸外科行肺动脉吊索矫治术,经手术治疗后,患儿呼吸机依赖,脱机困难家属放弃治疗。
例2女,1岁2个月。自2个月龄始先后6次因肺炎发作于当地多家医院诊治,再次发作,来本院就诊。每次发作均表现为气喘、咳嗽,痰多。入院后行MSCT增强并气管、血管重组示: 符合PAS。见图1。诊断明确后家属要求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图1患者MSCT增强并气管、血管重组结果


讨论LPAS, 是指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经气管与食管之间,并环绕右侧主支气管和气管远段,到达左侧肺门,在气管远端与主支气管近端形成吊带[1]。临床表现:约90% 的患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喘和肺部感染。可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反复发作。重者还有发绀、窒息和呼吸暂停等,并发脑病可引起意识丧失、抽搐甚至死亡。因该畸形缺乏典型心血管方面体征,早期诊断往往比较困难,初诊多为肺炎,婴幼儿哮喘,先天性喉喘鸣等。本次报道2例均因反复咳喘,多次以肺炎住院治疗。因此,对婴儿早期出现反复呼吸困难,喘鸣、肺部感染等呼吸道梗阻表现,诊断时要注意先天性PAS的可能,以减少误漏诊。目前较明确的检查方式如心血管选择性造影、MSCT 均有助于肺动脉吊带的诊断[2] 。MSCT是一个能够同时识别异常左肺动脉和任何相关的气管、支气管异常的理想方式[3]。心脏彩超、纤支镜检查能直接或间接动态显示迷走血管对气管的压迫。临床上对于那些反复喘息发作的婴幼儿, 需要行纤支镜检查以排除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同时纤支镜检查还能发现是否合并气管支气管软化、狭窄、气管性支气管等发育异常, 并可除外气道内异常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压迫,有助于诊断。若造成呼吸道梗阻需行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肺动脉吊带的唯一方法。
  本组2 例患儿均反复出现呼吸困难、喘鸣、肺部感染等呼吸道梗阻症状,均经MSCT 确诊。因此,要考虑到PAS 的可能,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参考文献
[1] Takeda Y,Asou T,Fakhri D, et al.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with tetralogy of fallot[J] . 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 2005, 13(1): 77-78.
[2]Hodina M,Wicky S, Payot M, et al. Non-invasive imagingof the ring-sling complex in children [J] . Pediatr Cardiol,2001, 22(4) : 333-337.
[3] Zhong YM, Jaffe RB, Zhu M,et al. CT assess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anomaly in left pulmonary artery sling[J].Pediatr Radiol,2010,40(11):1755-1762.
(收稿日期:2011-10-16)
(本文编辑:郑辛甜)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