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的意义
Significance of whole blood tissue factor activity measur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作者:魏文宁,胡豫,绕绘,熊丽丽,杨锐,杨焰    发布日期:2008-11-10    

目的 应用脂多糖(LPS,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及促凝活性(TF-PCA)增强程度,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TF-PCA的改变及在诊断DIC中的意义。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正常对照组(A组)38例,疾病组中相关凝血检查正常病例(B组)8例,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C组)21例,疑似DIC组(D组,凝血检查3项或以上,但未达到DIC诊断标准者)12例,符合DIC诊断病例(E组)23例。采用用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细胞TF活性(Tissue Factor Clotting Time, TiFaCT),即在抗凝全血中加入或不加LPS于37℃温育一定时间,然后复钙检查全血凝固时间,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Δs)来判断TF-PCA的强弱。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成LSD-t检验及双变量相关性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受检病例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显示DIC、疑似DIC患者TF-PCA分别是(95.2±68.6)、(85.8±16.9)Δs与正常组(30.4±25.1)Δ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FmRNA检测、TF-PCA抑制实验结果提示TiFaCT测定TF-PC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DIC和疑似DIC患者在LPS刺激后TF-PCA明显增强,TiFaCT对于DIC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魏文宁,胡豫,绕绘,熊丽丽,杨锐,杨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的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17(11): 1182-1186.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8.11.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0774)

关键词: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组织因子促凝活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董明国. 慢性脑血管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的变化[J]. 微循环学杂志,2010,20,4:49-50
  • 2) 董明国. 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检测在慢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2:1189-1190
  • 3) 李琳. 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全血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53-54,57
  • 4) 严蜀华.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检测分析[J].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64-65
  • 5) 李琳.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对纤溶相关指标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13,23,1:55-56
  • 6) 张明洁.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凝血功能指标与棘形红细胞的关系[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26,4:559-560
  • 7) 郭梅.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内皮素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影响[J]. 微循环学杂志,2014,,04:26-28
  • 8) 刘俊. 冠心病患者发病48h内同型半胱氨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组织因子促凝活性的检测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04:483-484,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