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接触毒物或超过中毒剂量的药物后,导致机体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急性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症状重、部分中毒缺乏有效解毒药等特点,严重者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急性中毒患者约占同期急诊患者的2.7%~3.6%,近年呈上升趋势[1]。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或药物种类多样,不同地区毒物类型构成存在差异,急性中毒和创伤目前仍排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死亡原因第五位[2-3]。根据我国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数据,2016-2022年共报告急性中毒病例95754例,整体死亡率为1.24%,前五位毒物类型分别为农药(30.4%)、药物(22.4%)、工业/日用化学品(20.4%)、动物(13.7%)、真菌(6.9%)。病死率高的毒物主要包括虫螨腈(11.68%)、敌草快(7.23%)、百草枯(7.05%)和有机磷类杀虫剂(2.87%)[4]。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国家中毒数据系统(NPDS)数据显示,2023年全美超过208万起人类毒物暴露病例,较2022年同比上升0.764%,死亡约2700例。常见毒物为镇痛药、家用清洁剂、抗抑郁药、化妆品/个人护理品和心血管系统药物[5]。急性中毒发病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早期救治干预十分重要。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医学会灾难医学会分会. 急性中毒中血液灌流应用急诊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11): 150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