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武装冲突与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急危重症始终是重大生命威胁。自古至今,从战场上的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到瘟疫大流行期间的隔离与基础照护,尽管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针对创伤与疾病的现场处置经验已在实践中逐渐积淀[1]。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交通事故、化学泄漏、地震、火灾等灾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情况日益增多。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创伤、心脏骤停等时间敏感性疾病已成为导致过早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疾病若在院前阶段未能获得及时干预,或因交通条件限制延误转运,其死亡率将显著上升,而若能于现场提供初步有效处置,并确保安全后送与医院急诊无缝衔接,救治成功率将大幅提高[2]。
孟昌,孙晶,陈丽娟,赵月,吴迪,缪国斌. 灾害现场的急危重症医学:应急医学[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11): 1494-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