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 研究初始复苏时不同通气方式对成人院内心脏骤停(IHCA)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出院时间为2019.9至2021.12所有住院及入住急诊抢救室、观察室且年龄≥18岁成人患者,记录期间所有发生IHC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复苏时接受的通气方式分为非高级气道组和高级气道组。主要结局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20 min,次要结局为出院存活及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不同通气方式对成人IHCA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成人IHCA患者ROSC及出院存活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 最终纳入285例成人IHCA患者。其中非高级气道组75例,高级气道组210例。所有患者中,ROSC≥20 min的127例,出院存活51例,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35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气方式、肾上腺素使用剂量,骤停地点是影响成人IHCA患者ROS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高级气道相比,高级气道管理与ROSC率更高相关(OR=3.698,95% CI:1.844-7.419,P<0.001),但不同通气方式对成人IHCA患者出院存活(OR=1.097,95% CI:0.506-2.376,P=0.815)及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OR=0.548,95% CI:0.224-1.339,P=0.187)的影响不显著。2. 亚组分析显示,早期高级气道管理能提高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ROSC率,但不能改善心源性心脏骤停ROSC率,且与患者更低的出院存活及更差的出院存活神经功能相关。结论 与非高级气道相比,成人IHCA复苏时高级气道管理可提高患者ROSC率,但并不能改善患者出院存活及出院存活良好神经功能。
陈植炜,官运杰,张舒娇,吕慧洪,林志鸿. 初始复苏时不同通气方式对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3): 38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