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探究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0月成立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管理团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救护流程关键失效环节,构建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并于2021年11月应用于临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采用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治疗情况、心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0d内的病死率和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关键节点管控救护模式后,患者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由(81.9±6.54)min降低到(56.2±4.23)min、首次医疗接触至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由(47.3±5.68)min降低到(30.69±5.21)min,门诊-首次球囊扩张时间由(49.79±13.84)min降低到(28.63±15.71)min,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时间由(28.38±3.79)min降低到(19.26±2.17)min,心电图报告时间由(5.82±2.01)min降低到(5.14±1.89)min,住院时间由(7.25±2.18)min降低到(6.14±1.27)min,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抢救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前提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肌钙蛋白水平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键节点控制护理模式可缩短AMI患者的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
郭津津,秦历杰,臧舒婷,张娟,曹栋. 关键节点控制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4,33(8): 1166-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