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西维来司钠通过调控β-catenin通路产生复苏后心肌保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sivelestat on the heart after resuscitation through regulating 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作者:张俊,朱伟东,陈卫挺,兰频,徐杰丰
发布日期:2024-03-08

目的 利用猪心脏骤停复苏模型,探讨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V)产生复苏后心肌保护效应的作用及与β-catenin通路的关系。方法 购买健康雄性大白猪25头,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n=6)、心肺复苏(CPR)组(n=10)和CPR+SV组(n=9)。CPR组和CPR+SV组应用室颤法诱导心脏骤停9 min,然后心肺复苏6 min,建立实验动物模型。于复苏成功后5 min,CPR+SV组应用微量输液泵经股静脉泵入SV 10 mg/kg、持续1 h。于基线与复苏后0.5 h、1 h、2 h、4 h时,应用PiCCO检测每博输出量(SV)和全心射血分数(GEF)等心功能指标的数值。于基线与复苏后1 h、2 h、4 h、24 h时,经股静脉采集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血清浓度。于复苏后24 h时,动物实施安乐死,获取心肌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Cyclin D1、c-Myc、cleaved caspase-9与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造模前,各组心功能状态与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处于一致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与Sham组相比,CPR组与CPR+SV组出现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损伤,表现为SV和GEF值显著下降、同时cTnI和CKMB血清浓度显著上升(均P<0.05)。然而,与CPR组相比,CPR+SV组复苏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损伤明显较轻,其中SV值在复苏后4 h时和GEF值在复苏1 h后均显著上升、cTnI和CKMB血清浓度在复苏后4 h和24 h时均显著下降(均P<0.05)。组织检测显示,与Sham组相比,CPR组与CPR+SV组复苏后24 h时心肌组织中β-catenin通路改变、细胞凋亡发生,表现为β-catenin、Cyclin D1、c-Myc、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同时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上升(均P<0.05)。然而,与CPR组相比,CPR+SV组复苏后24 h时心肌组织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SV具有减轻复苏后心功能障碍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β-catenin通路激活后减轻细胞凋亡程度有关。

张俊,朱伟东,陈卫挺,兰频,徐杰丰. 西维来司钠通过调控β-catenin通路产生复苏后心肌保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4,33(3): 339-345.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4.03.013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1KY379,2023KY410);浙江省县级中医药优势学科建设项目(2023-XK-D025);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GYX36)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功能障碍 心肌损伤 西维来司钠 β-catenin通路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