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现代医学的进步为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在诊断方面,中毒筛查技术的提高有助于临床上能够更准确的确定中毒的类型和程度;在治疗方面,特异度中毒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先进治疗方法的运用为患者增加了生存的机会。然而,随之而来的新挑战也不容忽视,包括新型毒物不断涌现、中毒舆情的管理以及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的保护等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时,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显得尤为关键,需要不断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以确保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急性中毒是指人体在短时间内经由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一种或多种途径接触毒物或超过中毒剂量的物质,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引起器官功能障碍[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公布的全国死因数据显示,损伤和中毒成为城市和农村的第五大死亡原因[2]。我国尚缺乏关于急性中毒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3],不同种类毒物的死亡率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类型毒物的死亡率,也会因患病人群的性别、年龄、地域诊疗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以急性农药中毒为例,文献报道的我国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高达50%~70%,敌草快中毒为18.5%~47.5%[4-6]。急性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疾病之一,已经成为危害公众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重要问题,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急性中毒的诊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薛祥,孙兆瑞,聂时南. 急性中毒诊治进展和面临的挑战[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4,33(3): 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