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蒙、汉族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及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状况的研究
Study on colonization of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 pregnant Women of Mongolian and Han nationality and the status of Neonatal early-onset septicemia
作者:宋丹,刘静,梅花,红荣,张钰恒,霍梦月,杜巧燕
发布日期:2022-01-26

目的 探讨蒙汉族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状况及其分娩新生儿GBS感染情况,以明确该地区蒙汉族新生儿GBS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GBS检测并娩出活产新生儿的7289例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GBS培养,并取GBS阳性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静脉血进行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检测,以明确新生儿GBS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1)7 289例孕妇中包括蒙古族孕妇3136例(足月产2 599例,早产537例),汉族孕妇4 153例(足月产3 541例,早产612例)。GBS检测结果显示:蒙古族早产组孕妇GBS带菌率为8.19%,足月组孕妇GBS带菌率为4.35%,汉族早产组孕妇GBS带菌率为11.93%,足月组孕妇GBS带菌率为5.76%,提示无论蒙古族与汉族,早产组孕妇GBS带菌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对比蒙汉族孕母GBS带菌率发现,无论早产组与足月组,蒙古族孕妇GBS带菌率均低于汉族孕妇GBS带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GBS阳性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共434例,蒙古族早产儿GBS阳性率为29.55%,足月儿GBS阳性率为14.16%,汉族早产儿GBS阳性率为31.51%,足月儿GBS阳性率为17.65%,提示无论蒙古族与汉族,早产儿GBS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对比蒙汉族新生儿GBS阳性率发现,无论早产组与足月组,蒙古族新生儿GBS阳性率与汉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次研究对比了蒙汉族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发生率,结果显示蒙古族早产儿发生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为23.08%,足月儿中无患儿发生该病,汉族早产儿发生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为26.09%,足月儿发生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为5.56%,结果提示无论蒙古族与汉族,早产组新生儿GBS败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对比蒙汉族新生儿GBS败血症发生率发现,无论早产组与足月组,蒙古族新生儿GBS阳性率与汉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无论蒙古族与汉族,早产儿组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无论蒙古族与汉族,与GBS阴性者相比,孕妇年龄≥35岁、伴经产史、流产史、阴道炎、流动人口、未行孕前检查者GBS阳性率较高,是孕期孕妇GBS阳性的高危因素。(6)无论蒙古族与汉族,与GBS阴性组相比,GBS阳性孕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增加,其新生儿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几率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古族孕妇GBS带菌率低于汉族孕妇,且孕期GBS阳性将会增加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等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其高危因素有孕妇年龄≥35岁、伴经产史、流产史、阴道炎、流动人口、未行孕前检查者感染等,应高度重视围产期的高危因素并根据高危因素制订相应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产时预防,以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早发型GBS败血症的发生率。

宋丹,刘静,梅花,红荣,张钰恒,霍梦月,杜巧燕. 蒙、汉族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及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状况的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31(2): 233-240.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2.018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MS(LH)0804);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般科研项目(NYFYYB022)

关键词: B族链球菌 早产 足月 早发型GBS败血症 高危因素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范莉莉.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及不良结局影响因素分析[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3,11,1:14-19
  • 2) 乔木. 25-羟维生素D和乳酸脱氢酶检测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新生儿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4:44-4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