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中国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规范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 中国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规范共识专家组    发布日期:2021-11-25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 中国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规范共识专家组. 中国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规范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30 (12):1429-1433.


附录 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化建设规范


目录


一、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3


二、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化网络架构............. 4


三、 建立全国性的急诊急救大平台质控组织及数据平台...... 4


四、 须上报的质控指标................................. 5


 4.1 院前急救质控指标.................................... 5


 4.2  急诊科的质控数据指标................................ 5


 4.3  EICU质控数据指标.................................... 6


五、核心单位、牵头单位、成员单位信息化建设具体方法及要求 6


六、急诊急救大平台数据库建设要求..................... 15


 6.1  信息平台功能....................................... 16


 6.2  安全防护........................................... 17


 6.3  新兴技术........................................... 18


七、结语............................................ 20

一、县域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传输及保证大平台平稳高效运行的基础。建立急诊急救大平台数据库,可以对院前和院内急救质量和效率进行质控分析、持续改进;可以实现大平台急诊急救资源的合理分配,精准的疫情防控;可以为急诊急救规范化、同质化提供信息技术保障。大平台数据库是县域急诊急救科研和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数据来源。

统一建立急诊急救信息化平台,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工作的支撑作用,建立乡镇卫生院-120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一体化的医疗服务信息平台,实现院前院内真正的医疗信息无缝衔接以及医共体内急诊急救医疗信息共享,达到县域内诊疗技术的同质化、规范化、信息化,有利于整个县域内急诊急救医疗质控的管理及提高。

 

 二、县域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化网络架构


三、建立全国性的急诊急救大平台质控组织及数据平台

1.  质控组织框架

2.  在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下建立全国急诊急救大平台质量控制委员会(人员及方案另定)。

3.  由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建立全国性的急诊数据平台,与各核心医院、牵头医院信息平台衔接,自动上传急诊科及EICU相应的质控数据指标。

四、须上报的质控指标

1.  院前急救质控指标

1)  急救站的基本数据(人员配备、车辆数、设备、资质证书);

2)  10秒钟内接听率达95%;

3)  救护车3分钟出车率达95%;

4)  院前处置率达98%;

5)  院前急救病历书写率达100%;

6)  胸痛患者心电图检查及上传率达90%。

2.  急诊科的质控数据指标

1) 急诊科基本情况指标(人员配比、设备、科室设置、床位数);

2) 急诊人次、抢救人次、疾病分类、手术人次、技术开展情况;

3) 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抢救室死亡率;

4) 预检分诊率及急诊各级患者比例;

5) 胸痛中心D2N≤30分钟、D2W≤90分钟;

6) 卒中中心DNT≤60分钟、DPT≤90分钟;

7) 创伤中心ISS评分率、ISS>16分死亡率,确定性处置≤60分钟;

8) ROSC(心肺复苏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成功率;

9) 自动生成急危重病人救治时间轴。

3.  EICU质控数据指标

1) EICU患者收治,E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2) 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EICU24小时内);

3) 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

4) EICU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率;

5) EICU患者预计病死率;

6) EICU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7) E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

8) E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h内再插管率;

9) 非计划转入EICU率;

10)    转出EICU后48h内重返率;

11)     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

12)     E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

13)     E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成员单位信息化建设具体方法及要求

系统名称

对接接口

系统描述

对应单位

院前

急救

三级网络

体系

1.乡镇HIS人员信息调用接口

2.区域健康平台接口(患者历史就诊数据)

1、医共体成员单位PC端:提供卫生院病人分诊、入抢和病人管理,提供病人转院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2、车载急救模块:提供院前急救工作站,实时采集患者数据并传回院内,并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监控视频开展音视频远程急救协作。智能终端或手机,进行患者病情的快速记录和评估,提前预报到院内,便于提前准备绿色通道。

3、在线档案查询:利用区域健康平台调出病人档案信息。

4、快速输入病人救治信息:利用PC或平板移动端快速获取输入病人的救治信息。

5、将病人的基本信息和救治信息传回送达医院院内分诊台工作站,准确把握病人病情的变化以便实施有效急救。

6、数据传输模式:系统支持以4/5G传输模式、通用传输模式、VPDN模式、医院内网、公卫网实现医院和救护车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协作。

7、拍照功能:可拍摄现场照片,并发送给院内分诊台工作站(分诊台工作站、医生工作站)。

8、远程会诊功能:急救过程中通过视频会议技术手段和病人健康档案、历史就诊信息、当前救护车信息,可将现场音视频信息实时传送给各医院工作站,医院内人员可以指导急救车上人员施行抢救。

9、提供120指挥中心车辆分配管理。

 

医共体成员单位使用

 

 

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系统

 

1.区域健康平台接口(患者历史就诊数据)

2.乡镇分诊数据接口

3.县级医院分诊数据接口

4.车载监控接口

120救护车使用

院内

急救

预检分诊

系统

1.县级医院HIS接口:人员信息、预约、挂号、分诊数据推送、科室信息接口

2.区域健康平台接口(患者历史就诊数据)

1、支持分诊登记功能,能够打印标签或者腕带,管理急诊抢救病人。

2、支持快速获取身份信息。

3、支持绿色通道。

4、支持入抢登记功能。

5、支持分诊和入抢登记回顾。

6、体征数据自动采集、上传。

7、支持转院病人接收和历史接收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8、能够实现自动分级、自动选择病人流向。

9、支持患者历史就诊记录查询。

10、支持评分管理,系统通过评分自动对病人病情按轻重缓急做系统分级,根据分级进行预约和挂号操作。

11、支持卒中FAST评分、ABCD2评分;胸痛TIMI评分、HEART评分等常见的专科评分。支持MEWS评分、REMS评分、GCS评分、创伤评分、疼痛评分。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院内急诊分诊使用

危重病人

管理系统

1.检验接口

2.检查接口

3.处方接口

1、支持患者入抢后,可进行床位分配及相关信息录入。

2、待诊列表支持按区域/科室/诊断状态信息在急诊科在科病人的显示,支持列表、床卡展现模式。

3、 病情基本信息需要包含分诊信息、体征数据、流转信息并允许修改。

4、会诊管理:支持会诊申请,会诊状态查看及会诊评价。

5、 一键式病人转归,抢救区、留观区、EICU顺畅流转信息自动记录。

6、提供出抢记录,包括住院、转院、出院、死亡等。

7、可以嵌入预检分诊、急诊电子病历模块。

8、 提供急诊相关的医学评分(包括MEWS评分、REMS评分、GCS评分、AIS评分、胸痛评分、创伤评分、疼痛评分等)供医护使用,评分结果可用于病历、护理记录单,并支持图片导出和打印。

9、提供护理记录、特殊治疗记录和医生病程记录,并支持导出和打印。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院内抢救室使用

 

抢救室电子病历及知情告知书

1.检验接口

2.检查接口

3.处方接口

4.患者信息推送接口

1、提供常用的病历模板(可编辑)。

2、提供病历模板配置工具,支持急诊科自己维护各种结构化病历模板。

3、 病历首页内容可根据系统中已有信息自动完成,同时提供手工录入模式。

4、 支持检验、检查、处方数据插入到病历文书的功能。

5、支持医嘱插入病历文书。

6、支持生命体征插入病历文书。

7、支持病情记录插入病历文书。

8、 支持知情同意书患者签字后电子化留档。

9、可导入历史急诊病历内容。

10、支持痕迹保留。

11、支持不带有痕迹信息的整洁打印。

12、支持病人离院时病程记录合并打印。

13、支持病历的整体打印、选页打印和续打功能。

14、支持电子签章和电子签名。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院内抢救室使用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管理


1、软件使用BS架构,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

2、床位管理支持设备绑定。支持患者信息自动录入与核对。

3、支持自动采集监护仪数据图形化展示。

4、支持多终端全程监测并实时展示体征数据显示包括血压、体温、血氧、心率、呼吸、脉搏等数值及波形。

5、支持自动提示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数据。

6、支持自动前移或置顶重点监护患者概览。

7、支持患者历史体征数据查询回溯,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浓度、体温、呼吸、心电波形图等。

8、报警模块

支持自定义报警模式,包括闪动颜色,语音播报内容等,设置后点击保存即可应用。

支持出现异常数据,可提供不同级别的报警警示。

9、支持采集到的生命体征可提供数字、曲线图等多种方式展现。

10、移动查房

支持显示在科患者查房数据系统曲线图的方式显示患者查房信息和趋势,多终端展示查房数据。

11.查房提醒功能:用户可自定义设置查房时间、查房项目,到指定时间,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屏幕闪烁、弹窗、语音广播、移动端PDA震动等)提醒护士进行查房。基于监护仪使用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自动生成查房数据并且导入相关查房表单。

12、支持秒级响应,回溯并检查患者查房生命体征数据,进行趋势图展示分析患者住院好转情况。

13、生命体征数据可长期保存。

14、系统同时支持不同品牌的监护仪等设备数据采集展示兼容性。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院内抢救室使用


EICU重症管理信息系统

1.检验接口

2.检查接口

3.处方接口

4.患者信息推送接口

1、软件使用BS架构,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

2、监测设备生命体征自动采集、自定义设置监控参数,配置监测值上下限、监测数据修正、报警提醒等各类信息。

3、数据同步服务:

与HIS、LIS、PACS、EMR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系统内集成以上模块的展示,可直接在系统内查看患者对应检验结果、检查报告的查看。

4、护理模块-患者信息管理:

患者基本信息维护、患者入科、出科、体征和出入量明细:显示体征和出入量的具体的数值。

5、护理模块-床位管理:

监护仪:提供按床位来设置和取消监护仪以及监护仪报警个性化设置。

监测项目个性化定义:用来设置对每个病人需要监测的个性化项目。

换床:提供对病人进行换床的功能。

床位修改:对每个床位的信息进行修改。床位一览表:整体显示所有床位信息。

6、护理模块-观察项:通过采集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展示患者的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床旁文字数据。

7、护理模块-医嘱处理(执行用药):提取医嘱(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每个病人对应的医嘱),医嘱处理(记录每条医嘱的处理执行情况),录入医嘱(可以手动录入新的医嘱),医嘱交班(把本班次未执行完的医嘱提示交接到下个班次,提示下个班次的护士继续执行),医嘱提醒(新开医嘱、停止医嘱、气泡形式展示)。

8、护理模块-护理评估:系统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首次入院评估单、危重患者评估单、患者出院评估单等相应护理评估单。

9、护理模块-自动化特护单:特护单实现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自动采集,护理措施模板化及医嘱同步处理,减轻护士文字书写工作。

10、护理模块-出入量管理:通过执行医嘱后,执行用药功能自动计算到入量,系统自动生成每小时、每班、每天的出入量详情。展示每个小时患者的入量明细。

11、护理模块-管道管理:对患者的各种导管进行管理,如提供插管时间、重置及拔管时间,导管的长度、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

12、护理模块-护理纪录:对于护士重复书写的医疗文字段落进行模板化的统一订制,减轻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规范医疗文书。

13、护理模块-交班模块:系统能够对EICU患者病情数据进行汇总,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生命体征、出入量、管路情况、用药及其它处置等,支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快速交接。系统支持按照班次自动提取未完成医嘱以及其它待办事项,形成交班小结,指定接班护士,完成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记录可同步写入护理记录单或交接记录单,支持打印和归档。采用清单的形式,以及醒目的颜色对未完成事项,对接班的医护人员进行提示操作,提示护士完成该项目或注明此项下一班需要处理。

14、医生模块-病人概览:一体化观察患者多维度信息,如体征趋势、检验检查报告、评分指标等。

15、医生模块-评估评分:自动抓取相关数据辅助医生进行APACHE2、MODS、VTE、预计病死率、营养风险筛选等评估评分。

16、医生模块-病程记录:系统能够接EMR信息系统,能够从EMR自动同步患者病程病历记录,获取患者完整的病历病程信息,实现电子病历信息的集成共享,方便医生查阅。系统能够与LIS、PACS系统进行对接,自动获取患者的所有检查、检验信息,实现检验检查信息的集成共享,方便医生查阅。

17、质控模块-自动化统计质控指标: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控制指标(2015年版)、急诊科质控管理指标自动化计算并生成对应报表以及支持上传到区域平台。

18、统计模块-历史患者查询:使用本系统的患者智能检索管理,提供多项筛选条件,提供床位使用统计、患者出入量统计、年收治人次统计等统计。

19、统计模块-生命体征历史回溯:根据指定范围查询当前病人所有生命体征。直观体现患者病情走势。

20、统计模块-异常体征查询:显示当前病人所有异常体征,标出最高最低标尺。

21、医疗模块-模板管理:系统提供护理措施模板、观察项模板、出入量模板、监测字典模板、护理记录、病程记录模板等,减少医护人员重复的文书工作。

22、医疗模块-字典模板:护理模板字典(可编辑护理措施模板内容),监测项目(对监测项目进行维护,包括监护仪报警整体设置,监护字典,通用检测项目字典,可用监测项目字典的维护),专业词库(对医学专业用词进行维护),医嘱途径(对医嘱途径进行维护,可以配置医嘱途径简称等),医嘱属性字典(对医嘱属性进行维护,可以设置每种药是晶体还是胶体等)。

23、权限设置-用户设置:用户可以修改密码,增加删除用户,和给用户配置权限是用权限管理程序进行的。

24、权限设置-锁定系统:锁定系统后,别人将不能再操作。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院内EICU使用

 

 

其它

传染病

预警系统


1、设定传染病筛选策略,自动对区域急诊敏感指标记录分析。

2、可提供区域内感染信息时空分布图。

3、传染病图表。

4、数据统计推送。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使用。

上级管理部门使用。

 

急诊电子

看板系统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用一张图形式展现医疗资源、患者信息、监护信息和质控信息。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使用。

 

信息

平台

中心平台

功能

1、区域内各医院接口

2、全国各区域接口(根据单位规模选择)

具备向全国的数据平台输送数据的能力,并逐步做到实时传输。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数据驾驶舱形式实时展现已接入单位医疗资源、患者信息、监护信息和质控信息。

核心单位、牵头单位使用。

 

 

 

六、急诊急救大平台数据库建设要求

急诊急救大平台信息化是以核心医院为主导,有相关管理部门及信息化团队,有保障信息安全的制度和应急预案,可实现急诊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能做到利用院前急救、院内诊疗、危重患者转诊、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急诊质量管理等数据资料库对院前和院内急救质量和效率进行质控分析、持续改进,实现县域急诊急救资源的合理分配及精准的疫情防控,也可以为急诊急救规范化、同质化提供信息技术保障。急诊急救大平台数据库需立足在信息平台、安全防护、新兴技术三个层面,按以下要求进行建设和完善。

 

1.信息平台功能

一级模块

二级模块

三级模块

具体内容和要求

数据平台

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新增服务

主数据新增注册更新服务,支持医生、患者、部门(科室)、医疗专业数据字典主数据的新增编辑功能。

主数据共享映射服务

主持主数据模型的定义、映射、订阅、统一对外接口功能。

病人索引管理服务

具备信息查询、检索索引历史、索引比较、索引修改、跨平台注册和更新、患者主索引信息注销、医院信息平台绑定及保存健康卡跨域主索引号功能。

全库检索

电子病历档案服务

实现电子病历档案获取、组织和管理功能。

图形影像检索服务

实现医院图形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检索服务功能。

数据访问与存储

数据共享能力

具备向全国的数据平台输送数据的能力。

具备数据访问、数据路由、数据传输、数据转换。

提供数据访问中间件、数据路由、数据交换运行引擎、数据提取和装载策略服务能力。

支持数据库、文本、多媒体3 种类型数据源。

数据存储

 

实现平台数据的统一存储、处理和管理。

具备信息资源目录库、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临床文档信息库、交换信息库、操作数据存储信息库、数据仓库、对外服务信息库、智能化管理功能。

数据质量

主数据主体标识唯一性;

质控数据自动生成服务;

数据分层分级,患者敏感隐私数据保护。

业务平台

服务接入与管控

身份认证

对外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功能,允许合法的外部系统接入;

对内提供统一的单点登陆能力。

权限认证

提供基础的按科室、职位的业务权限认证;

提供系统级的操作功能权限认证。

管理配置

提供通用功能模块配置,包括用户、角色、菜单、科室、岗位;

提供业务功能模块配置,包括时间计划、观察项、评估评分、管道、出入量。

业务功能服务

护理服务

支持生命体征观察项实时监控展示、记录、修改功能;

支持对接HIS医嘱用药信息,支持用药跟踪;

支持评估评分、管道管理功能;

支持交接班功能。

医生服务

支持患者病情展示;

支持评估评分功能。

手术管理

支持手术全流程跟踪管理。

文书管理

支持各类文书电子化记录和保存;

支持各类文书的打印功能。

可视化服务

大屏监控服务

提供基于数据平台的实时大屏监控服务。

Web端服务

提供基于PC端的web服务能力。

移动端服务

提供适配移动端的服务能力,包括小程序或APP或PDA。

 

2.安全防护

一级模块

二级模块

三级模块

具体内容和要求

数据安全

身份认证系统

统一身份管理

具备单点登陆,身份信息管理、访问权限设置、用户与权限的最小适配原则功能;

具备多业务服务之间的统一身份认证。

系统账号鉴别

系统服务器和中间件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消息平台提供账号鉴别机制,保证账号的安全可信。

个人隐私保护

支持患者数据按敏感程度分层分级;

支持数据库字段级别的加密能力。

访问控制系统

服务调用行为控制

支持服务或系统的身份识别,具备对调用的服务或系统进行合法性的校验能力。

流量控制

具备服务负载均衡能力,具备流量调节、服务降级能力。

支持流量清洗和检测。

安全防护系统

漏洞扫描

杜绝SQL注入、XSS、敏感信息泄露等常见漏洞。

日志审计

具备账号、服务、接口各级别的日志记录检索能力。

容灾备份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

具备主数据、重要数据多副本备份能力;

具备消息平台消息多副本备份能力。

服务高可用

应用服务高可用

应用服务根据实际请求规模和并发度支持提供主从模式,通过分布式架构保证服务高可用。

中间件高可用

数据库、消息平台重要中间件要具备一主多从的架构设计,保证中间件的高可。

 

3.新兴技术

一级模块

二级模块

三级模块

具体内容和要求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存储

具备多元异构数据的存储能力;

具备大规模数据的压缩存储能力;

要求具备主流的大数据存储组件的设计使用能力,包括不限于Hive、Hbase、Clickhouse等。

大数据计算

具备大规模数据的实时和批量计算能力,要求具备主流计算引擎的使用经验,包括不限于MR、Spark、Flink等。

大数据检索

要求亿级规模数据秒级响应的检索查询能力。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应用

设备信号采集

1.医用设备具备可靠性、数据信息同步传输,数据丢包率小于1%。在急救车辆行驶中出现网络中断时,应暂存不小于30分钟的数据并可在网络恢复后自动重连并补发给服务器。

2.确保传输数据安全,传输模块在收到医用设备原始数据后,必须自动加密后才能发送到系统中。传输设备本身保存的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密码等敏感信息应加密后保存在设备中,传输模块应同时具备VPN/APN配置功能。

3.保证采集多台医用设备时数据时间一致,方便医院展开协同分析。应无需在不同设备上逐个修改设备时间,由通讯模块自动解析设备协议并填写各医用设备每条数据的采集时间,确保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采集时间真实有效。

4.具备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能力,在120车辆上自动分析数据并提供危重情况报警服务。

5.传输设备应具备以太网,WiFi,MAX232/485等多种接口,确保可以接入常见的多种医用设备,包括不限于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等。

6.物联网技术应兼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厂家的设备兼容性。(设备厂家必须提供设备通讯协议情况下)

消息平台

要求具备搭建对接大规模、高并发的医疗设备信号的消息平台的能力,并且达到如下要求

1.应具备网络中断适应能力,确保因急救车辆行驶中网络传输发生短时间中断时,应暂存不小于30分钟的数据并可在网络恢复后自动重连并补发给服务器。各医疗设备波形补缺保持连贯,防止因波形中断和变形导致医生误判。

2.确保数据安全,能够解析加密压缩后的医用设备数据,并且只保存加密后的数据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具备配合医用设备定时更换密钥的功能。

3.能够还原/回放当时的病人体征数据波形,同时展示多个设备实时数据和波形报表时应能保持各设备数据时间同步。

人工智能技术(有条件的单位可选择)

人工智能

疾病风险预测

基于患者个人信息、遗传信息、以及生理指标等信息, 实现对患者疾病风险的预测。

支持生命体征告警预测。

医学影像

辅助诊断

 

实现医学影像数据的存储,在有实际临床样本数据的前提下,具备图像目标检测和分类的能力。

七、结语

急诊急救大平台的信息化建设规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本规范为急诊急救三级网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与参考,有助于真正实现院前院内信息无缝衔接,县域内急诊救治服务规范化、同质化、信息化,以及急诊急救质量的可追溯性,做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12.003


关键词: 急诊急救大平台 县域急救 120 县域医共体 急诊科建设 建设规范 专家共识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蔡文伟. 浙江省域一体化120云平台的构建与体会[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2:1718-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