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集束化治疗进展
Progress of early care bundle for patients with 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作者:朱建良,朱建军,刘励军    发布日期:2019-01-08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常见的严重临床事件,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1]。据报道,全球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的年发病率约为55/10万[2],在美国每年有近42万人发生OHCA,超过20万人发生院内CA[3]。而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高达41.8/10万[4]。但CA患者的生存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美国2015年OHCA和院内CA患者的生存率分别是11.4%和23.8%[5]。
CA患者在恢复自主循环后仍有如此高的病死率,与其特有的病理生理特征有关。2008年,由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等多个相关学会将CA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出现的病理生理状态统一命名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PCAS)[6],并将其分成四个方面的病理损伤过程:①CA后脑损伤;②CA后心肌功能障碍;③系统性缺血-再灌注损伤;④持续的诱发CA的病理过程。
因此,PCAS患者病情十分严重,治疗重点在于扭转PCAS的病理生理表现,及时适当地进行CA后集束化管理[7]。CA后集束化管理是广泛的、结构化的、多学科的管理,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的最优化,有指征需要恢复冠脉血流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目标体温管理及血糖控制等治疗[8]。对PCAS患者的上述集束化治疗已成为改善PCAS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本文就PCAS患者集束化治疗的新进展做一介绍。

朱建良,朱建军,刘励军.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早期集束化治疗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28(1): 7-13.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1.003

基金项目:苏州市卫计委医学重点学科项目(Szxk201504)

关键词: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集束化治疗 进展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花嵘,燕宪亮. 立足急诊医学科 建设心肺脑复苏中心[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10:867-872
  • 2) 李恒杰. 大鼠窒息性心脏骤停早期发生缺血性心肌挛缩[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8:1078-1081
  • 3) 许丽君. 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预后与早期平均动脉压的关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5:711-715
  • 4) 田永灿. 脑氧代谢率评估心肺复苏患者脑功能预后的价值[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4:347-350
  • 5) 蔡文伟. 全球复苏联盟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的十项举措[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1:12-14
  • 6) 谢熙. 规范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管理,推动复苏中心建设[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6-11
  • 7) 尹路. 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1:24-30
  • 8) 武小娟. 急诊成年猝死患者201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白细胞计数、乳酸浓度对预后的影响[J]. 中国综合临床,2022,38,6:527-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