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核磁共振成像在急诊应用进展
Application of Nucl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Emergency
作者:吴彩军,何新华    发布日期:2015-11-02    

核磁共振成像(nucl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由于它彻底摆脱了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又有参数多,信息量大,可多方位成像,以及对软组织有高分辨力等突出的特点,从它一问世便引起各界学者的重视,无论是设备的改进、软件的更新及升级,还是对全身各部位器官的诊断作用的研究,发展相当快,目前已经成熟,被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其适应证检查几乎涵盖了人体全身各个系统与组织,而且对一些特殊病变的诊断成为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可以说:“Thanks to MRI,aonce rare condition becomes common”。

随着MRI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普及,MRI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逐步从对特殊疑难疾病的“高精尖”的诊疗应用发展到对普通常见疾病的“早发现”,MRI在急诊医学影像学检查中所占的地位逐步受到重视。在一项以学院型医院急诊科的单中心研究发现,在过去的5年中,急诊影像学检查MRI所占比例出现了稳步的上升,而CT检查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吴彩军,何新华. 核磁共振成像在急诊应用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24(11): 1297-1301.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11.030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急诊应用 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