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患者男,47岁,“突发气促1 h余”2014年3月11日7:45到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诉1周前有“感冒”,平素体健。查体:R 38 次/min , P134 次/min , BP 86/64 mmHg(1 mmHg=0.133 kPa), SPO2 88% ,神志清,呼吸促,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唇甲发绀,HR134次/min,律齐。血常规:WBC 17.56×10 9 L-1,HGB 160 g/L。肾功:Cr 156.6 mmol/L。TNT弱(+),CK-MB 23 U/L。血气:pH 7.07,PO2 32.6 mmHg, PCO2 57.4 mmHg,HCO-3 16.7 mmol/L。心电图未见明显心肌缺血性改变。初步诊断:暴发性重症心肌炎?8:15 心电监护:窦性心动过速,血压测不出,SPO2 84%,予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多巴胺”升压,开通深静脉通路,8:45出现室颤,予双相波非同步100 J电除颤1次、持续胸外按压、静注“肾上腺素”,静滴“碳酸氢钠”。心电监护提示:反复心脏停搏、室速、室颤,予双相波非同步200 J电除颤6次,予“胺碘酮”、“去甲肾上腺素2 μg/(kg·min)”、“肾上腺素3 μg/(kg·min)”静注。10:40彩超:左房增大;二尖瓣少量返流;EF 49%。11:05根据解剖部位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有创动脉压实时指导胸外按压,按压深度以MAP 65 mmHg、按压频率以HR100 次/min为目标,。11:25恢复窦性心律,HR 94次/min, BP 94/46 mmHg。12:25再次出现室颤,予双相波非同步200 J电除颤1次,持续胸外按压,13:05开始建立右股动静体外循环通路,14:00体外膜肺氧合器(ECMO)运转,循环渐稳定,MAP维持在70 mmHg,HR 85次/min,15:45送ICU。院后并发“急性肾衰”、“血流感染”,予亚低温、呼吸支持、CRRT,抗感染,脑复苏等治疗,心肺功能好转,神志转清。2014-03-21停用ECMO。 2013-03-24停有创通气(改无创通气)后突发“阿·斯综合征”,经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心肺复苏后恢复窦性心律。2014-03-25冠脉造影: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左主干、右冠脉双支病变,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后反复心力衰竭发作,未能脱离呼吸机,肾功能未见恢复。2014年4月1日家属因经济困难放弃继续治疗,自动出院。
讨论临床上一般以心肺复苏30 min,自主心搏及呼吸未恢复,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心电图示一直线作为临床心肺复苏终止的指征。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使用ECMO支持的患者延长心肺复苏的时间至60 min,仍可获得约30%的生存率。该患者经历长达260 min心肺复苏,其间电击除颤8次,最终心肺脑功能恢复,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到急诊时已出现心源性休克,予积极呼吸支持,电除颤,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心脑重要脏器有效血流灌注,自主循环恢复后细胞代谢功能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转清。②建立有创动脉测压,实时指导胸外按压深度和频率,整个心肺复苏过程,尤其后期的心肺复苏始终维持有效的器官灌注压,心肺脑功能经历260 min心肺复苏后能得到恢复。桡动脉位置表浅,相对固定,较容易穿刺成功。③常规内科抢救治疗难以奏效时,使用ECMO技术保证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灌注,缓解组织缺氧,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减少复苏后并发症,为原发病治疗创造条件。④急危重症医学部的管理模式,实现真正的急诊-ICU绿色通道,早期急诊的快速处理,后期ICU的亚低温、镇静、脑保护、CRRT、呼吸机、ECMO等强有力的器官支持手段,为器官功能恢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