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Prognosis analysis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ersistent unconscious patients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作者:傅圆伟,杨晓明,冯杰,秦兴国
发布日期:2015-03-02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意识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165例。按照收治顺序分组,推导组(115例),验证组(50例)。纳入标准:(1)年龄>15岁;(2)有明确颅脑外伤史;(3)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颅脑损伤;(4)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8分;(5)入院当日呈昏迷或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至昏迷状态。排除标准:(1)外伤后仅有短暂意识丧失或昏迷的患者(昏迷时间<6 h);(2)外伤后癔病或精神抑郁状态致昏迷样表现;(3)外伤后情绪诱发癫痫持续状态而呈意识障碍。对28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筛选及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并建立风险模型。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及判别。结果:入院时GCS、神经系统并发症、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电解质紊乱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昏迷的独立风险因素。推导组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4.380,P=0.496,预测昏迷率与实际昏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模型的辨识度在推导组(AUC=0.87;95%CI:0.798~0.942)及验证组(AUC=0.90;95%CI:0.803~0.997)中均较好。结论:预测模型虽有一定局限性,但仍能对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意识障碍进行较准确的估计。

傅圆伟,杨晓明,冯杰,秦兴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意识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24(3): 315-319.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3.019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昏迷 危险因素 预后 模型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詹达词. BSR与BAEP对颅脑损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的预测作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03:149-151
  • 2) 李民涛. 神经生物标志物用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诊断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9:1171-1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