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患者,女,80岁,以反复右下腹痛3 d为主诉入院。体格检查,腹膨隆,未见
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8次/min,可闻及气
过水声。辅助检查:全腹增强CT示,符合回盲部肠套叠改变,伴近端肠管梗阻(图1A)。腹盆腔积液。患者入院后保守治疗
无效,急诊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腹腔探查、右半结肠切除术。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显示器置于患者右下方
,术者及持镜手位于患者左侧。常规消毒后,取脐部正中切口,长约10 mm,穿刺建立CO2气腹后,置入10 mm 套管针,于切
口上缘并列放置一根 5 mm 套管针和一根 12 mm一次性套管针。由10 mm 套管针放入腹腔镜,患者取反Trendenlburg体位,
探查肠管,可见末端小肠、回盲部及阑尾完全套叠进入升结肠和右侧横结肠。超声刀游离大网膜及胃结肠韧带,打开回结肠
血管表面后腹膜,显露回结肠血管根部,夹闭后离断。继续向上游离,离断右结肠血管及结肠中血管分支。向外侧游离,离
断系膜前叶。将右半结肠向内侧牵拉,于末段回肠套叠入结肠处离断回肠系膜,裸化肠管。置入腔镜下切割闭合器,离断回
肠。解除气腹,将脐部三个戳孔扩大融合,将游离肠管经脐孔提出体外(图1B),在回肠保留端置入圆形吻合器钉砧并结扎固
定,与横结肠左半端行端侧吻合(图1C)。距离吻合口约2.0 cm处将多余横结肠断端离断,完整切除套叠肠管。闭合系膜后还
纳吻合肠管,重新建立气腹,镜下检查见吻合口完整无扭曲,无出血,于盆腔和吻合口旁留置两根引流管,由脐部切口引出
。检查切除标本,还纳套叠肠管,可见盲肠占位病变,累计浆膜面使其挛缩(图1D)。手术用时130 min,术中出血约100 ml,
术后第4天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第7 天拔除引流管,第9天出院,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
讨论肠套叠的产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照发生
图1患者腹部增强CT结果(A)和术中照片(B-D)部位可分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套叠、结肠套叠等型。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
人,肠腔内或肠壁上有一病变,使肠蠕动的节律失调,近段肠管强有力的蠕动将病变连同肠管同时送入远段肠管中,因此,
成人肠套叠发生原因常与肠息肉、肿瘤等疾病有关。成人肠套叠多呈不完全梗阻,故症状较轻,发生套叠后也可自行复位。
成人肠套叠多有引起套叠的病理因素,一般主张手术为宜。本例患者保守治疗后腹痛未见减轻,阵发性腹痛发作较前频繁,
故行急诊手术治疗。
目前结肠肿瘤的首选术式为腹腔镜手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已有经脐单孔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报道。笔
者采用腹腔镜下游离肠管、将病变肠管提到体外完成吻合的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长时间气腹对患者的创伤。标本
自脐孔取出,脐孔的褶皱掩盖了切口愈合后的瘢痕,达到了腹壁无瘢痕的效果。 由于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穿刺点均位
于脐部,因此不适用于体形肥胖和身材较高的患者;切除病变肠管后需要由脐部单一小切口取出,所以病变部位不宜过大,
一般应小于5 cm。急诊手术的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在完整切除病变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
,笔者认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对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收稿日期:2012-10-11)
(本文编辑:郑辛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