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The express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ADAMTS13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作者:钱进先,李磊,陆士奇,陈罡,赵益明    发布日期:2012-09-03    

目的:了解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例,分成迟发性脑缺血组(DCI组)和非迟发性脑缺血组(无DCI组)、脑血管痉挛组(CVS组)和无痉挛组(无CVS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引入正常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行CT、DSA和(或)CT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排除标准:(1)入院时发病已超过72 h或即将死亡患者;(2)在外院已接受手术、介入或内科保守治疗患者;(3)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4)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有感染性疾病、孕期患者。分别在SAH后第1天、第4天、第10天收集静脉血,使用ELISA方法检测vWF抗原和ADAMTS13活性,观察其动态变化,TCD检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VMCA),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浆vWF水平在DCI组、CVS组及预后不良组第1天、第4天、第10天3个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DCI组与无DCI组相比在第1天、第4天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天、第10天,CVS组与无CVS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I组与预后不良组在T1时间点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下降;而在是否发生CVS患者之间血浆ADAMTS13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血浆vWF水平升高、ADAMTS13活性下降与DCI发生有关,并且早期ADAMTS13活性下降与预后相关。

钱进先,李磊,陆士奇,陈罡,赵益明.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ADAMTS13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997-1002.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872)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vWF ADAMTS13 迟发性脑缺血 脑血管痉挛 预后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周帅. 微血栓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进展[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8,35,05:970-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