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血栓治疗
作者:陈灏珠    发布日期:1996-12-25    

1 血栓形成的机制
血管壁受损、血液成份质和量的异常以及血流状态的变化,如血流缓慢、停滞和形成旋涡等,是血栓形成的基本原因。从形态上看血栓有白色、红色和红白混合3种。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多发生在血流急速的部位如动脉和心腔内,也见于静脉血栓的起始部位。在白色血栓的发展过程中,位于其下游的管腔血流缓慢并形成旋涡,导致纤维蛋白产生,网罗了红细胞和白细胞,与血小板共同形成红白混合血栓,主要见于静脉血栓体部。红色血栓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形成,多发生于血流缓慢或停滞的部位,见于静脉血栓。因此,血管壁的变化和血小板的异常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凝血和抗凝因素的异常则在静脉血栓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陈灏珠.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血栓治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996,5(4): 244-246.
DOI号: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李英杰,魏微,陈立平. 时间窗内大、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的疗效对比[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8,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