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心肺复苏后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
The change character and clinical meaning of tissue factor and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level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作者:李章平,陈寿权,王明山,章杰,程俊彦,黄唯佳,李惠萍
发布日期:2009-01-10

目的 观察院内心肺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年龄>16岁明确心搏停止时间的心肺复苏患者24例,依据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标准随机分为ROSC和未ROSC两组,分别记录不同患者心搏停止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并用ELISA方法检测心肺复苏(CPR)后30 min,60 min,6 h,24 h,48 h血清TF和TFPI抗原浓度,10例来自健康体检的健康自愿者为对照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两组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以上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计数数据的比较采用四格表精确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OSC组患者在CPR 30 min血TF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PR 6 h达高峰,在CPR 48 h时已下降;与对照组及ROSC组同时间点比较,未ROSC组血TF水平更是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CPR后30 min,ROSC和未ROSC两组血清TF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后ROSC组血清TFPI水平逐渐升高并有显著差别(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未ROSC组和ROSC组患者在CPR 30 min时的TF/TFPI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ROSC组,TF/TFPI值在CPR后6 h有显著升高(P<0.01),在48 h下降。
结论 血清TF和TFPI水平在院内心肺复苏的患者中明显升高,CPR后半小时的TF和TF/TFPI的水平可用于判断预后。

李章平,陈寿权,王明山,章杰,程俊彦,黄唯佳,李惠萍. 心肺复苏后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18(1): 26-29.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09.01.008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04A002);温州医学院重大科研项目(yxyzd4,2005GL06)

关键词: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