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5例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曾洪伟,程智鹏,何杰,李波,王新东,朱斌
发布日期:2006-06-10
目的 了解外伤患者致伤原因和受伤时间分布情况,为急救该类患者提供帮助. 方法 通过2003.1-2005.3本科出诊收治的外伤患者共2055例的资料,分析致伤原因以及受伤和死亡时间段. 结果 ①2055例中共死亡39例,病死率为1.9%.②723例(占35.2%)为普通外伤,坠落伤32例(占4.4%):坠落伤现场死亡12例,途中及急诊科死亡6例.③1332例(占64.8%)为交通伤,其中与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有关的456例(占34.2%)中死亡13例.交通伤中有566例(42.5%),发生于18:00~0:00时,且酒后驾车人员肇事298例(占52.7%). 结论 坠落伤和交通伤是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建筑工地的坠落伤较为常见,应加强建筑企业及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交通伤中与电动车有关的损伤及死亡越来越多,应限制其车速,酒后驾车为夜间交通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监管力度.
曾洪伟,程智鹏,何杰,李波,王新东,朱斌. 2055例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15(6): 552-554.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6.06.020
关键词: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邓文彬. 东莞市镇区创伤院前死亡病例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1:
2)
刘勇. 5393例创伤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
3)
乃远福,肖玉光,黄永照. 百色市4816例急诊伤害流行病学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
4)
杨德民. 5346例创伤院内急救流行病学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07,9,4:334-336
5)
郎宇璜. 339例严重创伤的流行病学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07,9,5:429-432
6)
艾斯卡尔·买提热衣木. 急诊创伤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3:
7)
高嗣惠. 5534例院前急救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
8)
李海岩. 7838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09,25,4:
9)
司克斌,李进兰,司富强. 1205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与流行病学分析[J]. 甘肃医药,2009,28,6:
10)
周海龙. 969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9,29,7:
11)
高博. 4490例创伤伤员致伤原因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4:4715-4718
12)
汤道雄,李银先,唐明莉. 创伤患者960例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5:
13)
杨欣. 1020例重度创伤早期急诊救治的回顾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1:53-54
14)
李薇薇. 唐山地区3187例基层医院严重多发伤回顾性综合分析[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2:183-186
15)
王军,张涛,陆海卫. 10157例伤害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海军医学杂志,2011,32,5:
16)
刘勇. 恩施市760例院外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6:504-505,53
17)
李效全. 致伤因素对伤亡程度影响的回顾性对比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4:98-100
18)
麻日虎. 急诊胸部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1:112-113
19)
鞠钟鸣,万琪,杨玉兰,杜娟. 高原地区11718例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 西南军医,2012,14,4:
20)
汪文杰. 安徽省铜陵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多发伤患者的调查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5:304-306
21)
汪文杰. 咪唑安定与芬太尼联合用药多发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11:687-688
22)
范文超. 661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特点和结局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12,28,7:584-587
23)
李永平. 急诊科老年人严重创伤46例治疗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8:
24)
张进军,郭天伟,廉惠欣,范达. 北京市“7·21”暴雨灾害伤亡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5:545-547
25)
何耀武,邓文彬,管健,赵光虎. 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172例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
26)
范文超,俞良曦,朱捷,桑秋菊,沈慧,张现格. 1193例骨创伤患者伤情特点和结局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13,29,9:874-876
27)
葛魏巍,杨琍琦,项和平,李贺,荆珏华,刘晓梅,余良曦. 8378例急诊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安徽医学,2013,34,10:1549-1551
28)
李效全. 432例交通事故死亡伤员尸检报告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12:1083-1085,1091
29)
李效全. 颅脑损伤致死伤员尸检报告的回顾性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01:139-142
30)
张玉勤. 急诊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与护理干预[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7:3063-3065
31)
武秀昆. 院前急救机构要加强基础设施与基本装备建设[J]. 中国急救医学,2014,34,03:287-288
32)
吴欧. 杭州市电动自行车驾驶者道路安全行驶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05:422-423
33)
刘华. 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J]. 山东医药,2014,54,43:19-21
34)
刘云. 低体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5,29,3:341-342
35)
张玲. 1487例急诊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病案,2017,18,05:97-100
36)
冉昱. 急诊创伤患者临床数据特征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2021,23,12:925-926
37)
刘佳聪. 浙江省胸部创伤救治背景及策略优化[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2,29,8:1073-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