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新年寄语话发展
作者:江观玉
发布日期:2005-01-10

江观玉. 新年寄语话发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14 (1):5-5.

新年伊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向长期关心支持与促进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专家、同仁致以新春的祝福,愿我们共同的急诊医学事业迅猛发展,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自“城市急诊医学模式研讨会”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年的历程。在这段历程中,有成功,也有曲折;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鼓励,也有前进中的艰辛和困惑。但是,社会的要求与人民的需要推动了急诊医学的发展,医学专家与同仁的勤奋与探索成就了急诊医学的今天,使急诊医学学科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业绩。

一个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危重病救治三环相扣组成的急诊医疗体系在我国已基本形成。由于社会各方的关注与医学发展的需要,急诊医学体系的内涵、理念与硬件在不断完善,已从平面抢救进入立体抢救,急救直升机也陆续被引入地区急诊医疗体系,使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更快速、更有效,明显地提高了应急能力与抢救成功率。

急诊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急诊医学专业队伍。同仁们坚持一个理念:将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的维护、诊治作为本专业的重点,把在整体性与时效性作为本专业的特色,以保证危重伤员在有效时间内尽早得到有效的决定性治疗,为后续治疗与提前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急诊医学的发展综合体现了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了确保抢救的时效性,院前坚持快捷,院内坚持畅通,急诊、手术、监护紧密连接,并不断与专科协作,探索和引进微创与介入等急救新项目,使“有效抢救”不断提前,也使院内急诊体系成为医院医技水平的综合体现。

急诊医学学科的加速发展加快了急诊专业人才的培养。急诊医学专业本科生与硕士生的培养已为本专业输送急诊医学人才,一批急诊医学博士点的建立将为急诊医学培养出本专业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医疗科研等方面,也涌现出一批本专业的中青年专家,使急诊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展现出不断创新、持续发展,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希望之光。

随着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国内与国际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与所属各专业学组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并与国际相关学术组织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继2004年第七届亚太地区灾难医学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圆满闭幕,现又筹划申办世界灾难与急救医学会组织第17届世界急救灾害会议在中国举行,这将更进一步促进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及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政府、医务界与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类灾难医学也更加重视,灾难医学是由急诊医学分化并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这既是急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又将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也伴随着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从季刊、双月刊到月刊,今年内文又增至每期88页;2004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影响因子0.9169,他引总引比0.7686;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40种“临床医学类”期刊中,影响因子居第5位,总被引频次列第6位。2004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与要求,要求杂志进一步体现急诊医学自身特色,完善与促进学科的发展与专业队伍的提高与壮大,并着重对灾难急救医学与灾难流行病学资料予以关注,以寻求有效的救难、卫生防护对策,让人类在灾难面前由被动变为主动。

新的一年,面临着新的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与交流,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与培训,加速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5.01.00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