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颈内静脉的影像学调查及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的研究
Study of internal jugular vein imaging and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puncture method
作者:钱克俭,周爱云,马龙先,陈世彪,王宗朝,赵为禄    发布日期:2003-05-10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和方法。方法:随机抽取31例无劲、胸疾患的成年患者颈部核磁共振图像和20位青年志愿者颈部超声图像,取甲状软骨上缘、环状软骨、第七颈椎三个横截面的图像,分别观察和测定动、静脉的前后关系、动、静脉的内外关系、静脉到皮肌的距离。对124例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穿刺。结果: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紧密相连;颈内静脉有从上到下依次在动脉的后面过渡到平行、前面的趋势(P<0.01);三个平面自上而下颈内静脉前壁与颈前皮肤的距离依次变短(P<0.01)。本组124例患者穿刺成功123例,成功率99%,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环状软骨平面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为颈内静脉穿刺的最佳进针点;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具有定位明确、操作安全、方便等优点。

钱克俭,周爱云,马龙先,陈世彪,王宗朝,赵为禄. 颈内静脉的影像学调查及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法的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12(5): 319-321.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3.05.011


关键词: 颈内静脉 影像学 穿刺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潘守清. 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0:
  • 2) 王月平. 环状软骨平面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通路建立中的改进应用[J]. 交通医学,2007,21,6:
  • 3) 李斌,王义钢,王锁成. 甲状软骨平面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观察[J]. 实用医药杂志,2007,24,3:
  • 4) 吴纯西. 健康志愿者不同路径和头位颈内静脉穿刺条件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1:
  • 5) 周翠兰,曹军香,吴建,李解生,叶波林,许淑云,江美娇. 留置针颈内静脉直接置管用于休克型异位妊娠的观察[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5:
  • 6) 顾颖红. 动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
  • 7) 李玉明,邝银英,黄金平. 应用动脉导管鞘代替深静脉导管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
  • 8) 张莉敏.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探讨[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7:991-992
  • 9) 彭宇. 两种右颈内静脉穿刺点选择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
  • 10) 马浩南. 全麻患者喉罩通气下右颈内静脉穿刺位点的选择[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2:239-241
  • 11) 李校宁. 经胸锁乳突肌外侧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超声影像学和临床应用研究[D]. 宁夏医科大学,2011,,:
  • 12) 王丽. 应用骨性标志指导右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08,3:95-96
  • 13) 赵海,杨帆. 颈内静脉的局部应用解剖及两种穿刺入路的比较[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13,1:
  • 14) 周清河. 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7:777-780
  • 15) 翁利,夏宇,胡小芸,彭劲民,杜斌. 体位对颈内静脉横截面积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634-637
  • 16) 潘守清. 超声引导与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45-48
  • 17) 裘剑波. 在病房行中心静脉置管术862例临床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12:1162-1164
  • 18) 何琼珍. 超声诊断性定位引导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26-1028
  • 19) 缴宝杰. 18G套管针应用于成人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可行性研究[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27,02:144-147
  • 20) 姚忠岩. 颈内静脉内径和肱动脉峰流速变异率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02:215-218
  • 21) 瞿敏. 颈内静脉呼吸变异度评估患者术中容量反应性的作用[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40,4:307-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