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宇航,史晓红,许文凯,秦望森,周再贤,张培荣,王勇    发布日期:2001-12-2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方法:20例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根据复苏后有无自主循环分为缺血组(8例)和再灌流组(12例),并于复苏前,复苏后即刻,15min、30min时分别测定其血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再灌流组MDA浓度较心搏骤停前明显增高,尤以30min时增高显著,且明显高于缺血组,SOD浓度较心搏骤停前明显下降,尤以复苏后即刻下降显著,且明显低于缺血组。缺血组实施心肺复苏术前后MDA、SOD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MDA和SOD在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中MDA、SOD浓度对评估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的再灌流损伤程度有参考价值。

王宇航,史晓红,许文凯,秦望森,周再贤,张培荣,王勇. 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临床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370-372.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1.06.004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9317)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缺血—再灌流损伤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钱克俭,马龙先,王联群,赵为禄,曹勇. 主动按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对心肺复苏犬的循环效应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374-375,381
  • 2) 宋维,孙红. 心肺复苏新进展(心肺复苏2000国际指南)[J]. 海南医学,2002,13,9:
  • 3) 成俊芬. 心肺复苏中血浆内皮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动态观察与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8:537
  • 4) 殷显德.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肾脏损伤的临床研究[D]. 吉林大学,2006,,:
  • 5) 殷显德. 心脏复苏中心肌损伤机制[J]. 临床荟萃,2006,21,1:
  • 6) 高琳琳. 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22-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