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探讨黄芩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8只健康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内毒素“二次打击”建立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正常剂量、高剂量组,每组7只,黄芩正常剂量、高剂量组建模术前6小时分别经口灌胃2ml不同剂量的黄芩,其中正常剂量组为1g/kg,高剂量组为4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3d。结束实验后留取肠组织、血标本、粪便标本,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乳酸、Fn,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肠道组织NF-kb,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肠道菌群,对肠道菌群与D-乳酸、Fn、NF-k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肠道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NF-kb表达显著增加,血清Fn明显下降,D-乳酸显著上升,肠道Firmicutes(厚壁菌门)、Lactobacillus(鼠乳杆菌)丰度下降明显(P<0.05),Bacteroidota(拟杆菌门)显著升高;黄芩正常剂量组、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Fn明显升高,D-乳酸下降明显,肠道组织NF-kb表达明显降低,肠道Firmicutes(厚壁菌门)、Lactobacillus(鼠乳杆菌)丰度上升明显(P<0.05),Bacteroidota(拟杆菌门)显著降低,肠道组织炎性病理变化减轻;Firmicutes丰度及Firmicutes /Bacteroidota丰度比与Fn呈正相关(P<0.01),与D-乳酸、NF-kb呈负相关(P<0.01);Bacteroidota丰度与Fn呈负相关(P<0.01),与D-乳酸、NF-kb呈正相关(P<0.01)。结论:肠道菌群改变及黏膜屏障损伤参与了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大鼠肺损伤进程,黄芩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肠道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优化肠道有益菌群丰度,维护肠黏膜屏障,降低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孙月雯,吴锡平,董赟,吴海荣. 黄芩对内毒素“二次打击”脓毒症大鼠肠道菌群及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5,34(4): 57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