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心脏机械活动停止,循环征象消失,是全球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国心脏骤停形势较为严峻,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发病率、病死率及危险因素调查(BASeline Investigation of Cardiac arrest,BASIC)研究发现,我国经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救治的院外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和出院时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仅分别为1.15%和0.83%[2]。《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指出2020年全国7个地区(每个地区选择1个城市网点)接受心肺复苏的成人院内CA(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的存活出院/存活30 d率和出院/30 d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4%和6.7%[3]。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是CA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其治疗目标是减轻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由于氧供和氧耗失衡导致的继发性损伤,而顽固性低血压导致的脑灌注压不足是继发性损伤的促发因素之一[4-5]。因此,应对CA后ROSC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避免低血压,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陈其然,潘畅,常泽龙,蒋堂兴,徐峰. 复苏成功后平均动脉压水平与神经功能预后[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32(7): 85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