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驱动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Effects of driving pressure on the progno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作者:吴峤微,方志宏,缪红军,杨元华,李勇
发布日期:2022-09-0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重症监护室的常见危重症,有23%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基石。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经历了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俯卧位治疗、镇静镇痛等理论和实践阶段,以及当下热点开放肺策略,病死率虽有一定的降低,但仍高达35%~46%[1]。即使实施了基于小潮气量(6~8 mL/kg)、控制平台压(Pplat < 30 cmH2O,1 cmH2O=0.098 kPa)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仍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 VILI)的发生[2-4],有研究表明,这种肺保护策略并不能显著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5-7]。2016年临床研究发现气道驱动压是预后最密切的相关因素,当驱动压大于15 cmH2O时,死亡风险会明显增加[8],因此在肺保护通气理论上提出了低驱动压[9]。而Villar等[10]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接受肺保护通气策略的ARDS患者中,平台压预测预后的能力要优于驱动压。还有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调节控制跨肺压能降低VILI,有利于改善预后[11-12]。目前临床对于个体化通气的策略在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对如何设定机械通气参数才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尚无一致结论。本文旨在全面收集并严格筛选国内外在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驱动压水平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对驱动压与ARDS机械通气治疗预后的临床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吴峤微,方志宏,缪红军,杨元华,李勇. 驱动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31(9): 1294-1298.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9.027

基金项目:无锡市卫生计生委妇幼科研项目( FYKY201702)

关键词: 驱动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谢永鹏. 弹力功与ARDS患者28 d预后相关性分析: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32,10:1397-1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