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硝酸酯类药物低反应性或耐药人群的急诊识别与处理中西医专家共识
作者:硝酸酯类药物低反应性或耐药人群的急诊识别与处理中西医专家共识组
发布日期:2022-09-07

硝酸酯类药物是急诊常用药,广泛用于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急危重症的治疗。常用药物,如硝酸甘油(即三硝酸甘油酯,glyceryl trinitrate, GTN)、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 ISDN)、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 ISMN),尽管临床应用广泛,仍然存在由于使用欠规范及耐药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引起临床、科研及患者教育方面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急诊急救情况下,对GTN低反应性或耐药的识别与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不良临床后果。
硝酸酯类药物低反应性(或称抵抗性)表现为在某些患者规范应用合适剂量的该药物后,临床反应或辅助检查的结果达不到预期。该现象不同于药物的耐药性,与是否使用过硝酸酯类药物无关[1]。例如,有些患者初始应用硝酸酯类药物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低,就属于低反应性[2-3]。
硝酸酯类药物耐药一般是指患者连续用药24~72 h以后,原剂量硝酸酯类药物的抗心肌缺血及扩血管效应下降或消失,或患者出现运动耐量下降而需增加剂量,或合用其他措施才能维持原来的药效[4-5]。硝酸酯类药物耐药的临床表现为:(1)控制心绞痛发作时间以及活动耐量保持时间均减少;(2)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降低;(3)对高血压控制作用降低等[1, 6-7]。
硝酸酯类药物耐药现象涉及血流动力学作用、抗心肌缺血效应、血管内皮功能、活动耐量以及患者预后等多方面。因不同药物的药理异质性,故其耐药与药物种类有关,并且在动脉或静脉等不同血管床的作用效果也有所不同[8-10]。
针对上述问题,在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指导方针下,临床上已提出新的识别方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处理策略。为此,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急诊医学和中医药学相关领域专家,对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及其耐药的科学进展和专家经验进行学术梳理和研讨,共同起草和制定本共识。

硝酸酯类药物低反应性或耐药人群的急诊识别与处理中西医专家共识组. 硝酸酯类药物低反应性或耐药人群的急诊识别与处理中西医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31(9): 1174-1181.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