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温暖:在“碰手”中传递
作者:郭睿文,何新华    发布日期:2022-08-30    
郭睿文,何新华. 温暖:在“碰手”中传递[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1222-1222.


 

解决单个视频无法上传

乍暖还寒的午夜,120呼啸而至,19岁小姑娘被急匆匆地送至急诊。“呵,眉眼间散发着忧郁的气息,想必是抑郁自杀。”急诊“老手”王大夫心想。一问果然是抑郁症基础上药物中毒而来,吞服了大量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劳拉西泮、酒石酸唑吡坦片和艾司唑仑)。幸运的是,小姑娘神志尚清楚,生命体征也还平稳,对症处理后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还是需要留院观察。可疫情期间抢救室封闭管理,不允许家属陪伴,小姑娘浑身都写满抗拒,吵闹地拒绝治疗。但家属的担忧和病情的需要,她不得不留在抢救室继续治疗。孤单一人躺在急救小蓝床上输液,小姑娘满腹委屈。医生俯身询问有何不舒服,回答道“我想见一下家人,拉一下他们的手”。其实,疫情之前这本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满足的小小要求,然而疫情之下,抢救室紧闭的大门却隔断了患者想要家人陪伴的渴求。医生柔声告诉她目前疫情期间封闭管理不允许家属陪伴,如果你信任我可以由我来代替你传递给你的家人。说完,她眼神逐渐平和,缓缓地从被子里抽出冰凉的手指碰了碰医生的手。“要加油呀!”医生说。她点了点头,重新燃起了希望。

新冠疫情下的诸多防疫措施,虽能阻断疫情的传播,但却也将患者与家人一同阻隔。不变的是,医护人员依然围在患者身边。在暂时失去了家人的陪伴下,医护的关心对患者来说尤显重要。而这也恰恰是现代医学诊疗模式的核心。针对后者的发展要求,中外学者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归纳,丰富和完善了其内涵。其中,影响尤为深远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学教授丽塔▪卡伦在2001年推出的“叙事医学”理论[1]。而在这些年间,“叙事医学”也逐步在中国生根发芽。我国妇产科教授郎景和院士2015年提出的“ABCD原则”,即态度(Attitude)、行为(Behavior)、同情(Compassion)、对话(Dialogue),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叙事医学的基础[2]。时刻保持诚恳的态度、积极友善的行为,心怀怜悯、耐心倾听、坦诚沟通,这些虽无医疗技术上的要求,却是医务人员素质的基本体现。

罗兰▪巴特说过,叙事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3]。虽为时代的尘埃,但我们仍有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悲欢,都能体会到酸甜苦辣咸的人生五味。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叙事医学的发展,也加速了医疗模式从最开始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让医护看到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活在当下社会的人。医学是局限的,能够被治愈的疾病仅仅占那一小部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仅仅是特鲁多行医生涯的概括,也是医学人文属性的表露。

叙事医学引导我们去关注病人的整体性,关注疾病背后的故事,去共情患者的苦恼、不安,去接纳式倾听,去构建双向有效的沟通模式。让患者卸下戒备,让医者充满温度,从而更好地协调好医生与自己、同事、病人、社会的关系。只有理解并共情了病人所受的疾病折磨,自觉反思强化,才能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更好地探寻疾病真相。

疫情无情,人有情。践行叙事医学,做一有温度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      Charon R. Narrative Medicine: Form, Function, and Ethics[J]. Ann Intern Med, 2001, 134(1):83-87.

[2]      郎景和.一个医生的故事[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290-292.

[3]      Barthes R, Duisit 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rrative[J]. New Literary History, 1975, 6(2):237-272.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2.09.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