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Vol. 32 Issue (12): 1641-1644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12.010
“立体闭环”急救体系在亚运会温州赛事保障中的实践
赵光举1 , 暨玲2 , 李心群1 , 卢中秋1     
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温州 325000;
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温州 325000
摘要: 背景 区域急救体系需要能够在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持正常运行,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及时性,同时也担负着各类社会活动保障的重任。本文探讨“立体闭环”急救体系在亚运会温州赛事保障中的实践。方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分析和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基础上,研判温州赛区赛事特点,模拟城市道路和自然水域等环境下突发事件和医疗保障场景,针对医疗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进行了2年的持续演练和优化。结果 成功建立“立体闭环”急救体系,并圆满完成了保障工作。“立体闭环”急救体系具有分权组织结构和专业医疗组相结合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同时形成能够满足赛事需求的陆、海、空“三位一体”应急救援体系。通过人力与信息结合的方式,实现场馆医疗应急事件即时感知、即时评估、120即时转运、院内医疗团队即时到位的“四即时”。在急诊亚运保障组的组织下,通过院内诊疗的闭环,实现了医疗保障对象“全流程无感就医”。结论 “立体闭环”急救体系在亚运会温州赛事保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为未来城市应急救援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应急体系    救援体系    亚运会    医疗保障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losed-loop" emergency system in the guarantee of the Asian Games in Wenzhou
Zhao Guangju1 , Ji Ling2 , Li Xinqun1 , Lu Zhongqiu1     
1.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0, China;
2. Medical Affairs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nzhou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gional emergency system needs to maintain normal operation in disasters and sudden public health events, ensuring the timely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also bea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ensuring various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closed-loop" emergency system in the guarantee of the Hangzhou Asian Games in Wenzhou. Methods After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existing medical resources,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conducted a two-year medical emergency exercise in a simulated urban road and natural water environment, and improved and optimized the weak links in the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Results The hospital established a "three-dimensional closed-loop" emergency system and completed the medical support tasks for the Asian Games. The "three-dimensional closed-loop"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adopted a three-dimensional management team that combined a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a professional medical team, and also has a land-air-sea emergency rescue team. By combining manpow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ystem could provide "4R" medical services: real-time perception of medical emergencies in venues, rapid assessment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apid transfer of patients and rapid deployment of medical forces within the hospital. In addition, closed-loop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improved patients' satisfac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 Conclusions The the "three-dimensional closed-loop" emergency system provided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ful holding of the Hangzhou Asian Games in Wenzhou and also accumulates experience for future urban emergency rescue.
Key words: Emergency system    Rescue system    Asian Games    Medical security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显著的时间紧迫性、空间限制性和区域依赖性。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建立高质高效的区域急救体系,是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职责[1]。区域急救体系需要能够在灾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持正常运行,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及时性,同时也担负着大型城市运行和各类大型赛事保障的重任[2]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温州为足球项目小组赛和龙舟比赛赛区。本院是第19届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贵宾保障定点医院、急危重症转诊定点医院,也是足球赛训练场、君廷亚运村定点医院。急诊中心在医院党委的组织和领导下,基于“立体闭环”急救体系,结合赛事特点,持续优化,圆满完成了保障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建设基础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东海海岸线的应急医学救援中心,同时为浙南卫生应急综合保障基地、浙江省空中救援联盟单位,承担浙南闽北赣东等地急危重病救治与应急医学救援工作,重大灾害救援、中毒救治、创伤急救、核辐射防护、航空救援等。急诊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学科(危重病与灾害救援医学)、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学科,科室拥有“急危重病与灾害救援医学”重点实验室,拥有陆、海、空“三位一体”应急救援体系,已经具备较好的医疗保障基础和经验。

1.2 组织和管理

高效的组织和管理是医疗保障工作的前提。医院和急诊科按亚组委医疗保障工作要求,进行人员选拔和储备工作,并建立了多维立体的亚运保障组织结构。在医院层面,2021年初即成立由医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亚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专项工作组,医务处负责人为亚运会联络人。工作组下设救治专家组、护理专家组、安保组、应急医疗组、物资保障组,各组设组长1名,负责各组的协调和管理工作。专项工作组先后召开2次全体会议,8次小组专项会议制订和完善工作方案按照上级制定工作任务计划表并逐步推进,并拟定针对赛事特点和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1.3 赛事医疗保障特点分析

温州主要承担的亚运会比赛项目为足球项目小组赛和龙舟比赛。需要形成针对淹溺等特殊急救,并形成城市道路和自然水域等环境下突发事件的医疗保障能力。

1.4 关键问题研判

如何破除场馆、院前和院内衔接的障碍是各类大型活动医疗保障需要克服的难题。当前,院前院内医疗急救衔接平台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进。杭州亚组委医疗保障信息化体系结合5G+技术的应用,为实现“上车即入院,信息实时传”奠定了技术基础[3]。但就区域而言,部分地区院前院内医疗机构关系独立,信息化水平和内涵差异显著。此外,院前急救体系内也存在市、县(区)运行和管理相对独立,未完全构建出“一盘棋、一张网”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场馆出现医疗应急事件后,定点医院如何快速感知,从被动等待保障对象,转变为“主动出击”,协助场馆医疗团队和院前急救人员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积极做好院内接诊工作。

2 结果 2.1 立体化组织结构

急诊科是应急保障的关键部门和患者接待窗口[4]。在亚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专项工作组的基础上,急诊中心成立了急诊科亚运保障工作组,由急诊科主任担任组长,各区域主任和护士长担任副组长,遴选副主任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为组员。工作组实行24 h组长值班制,保证全时间段急诊保障任务的有序进行。

在上述分权组织结构基础上,医院建立了7大急危重症症候群专业医疗保障团队,即急性腹痛医疗保障团队、急性胸痛医疗保障团队、神经系统急诊(头痛)医疗保障团队、发热医疗保障团队、多发伤与群体性外伤医疗保障团队、群体性食物中毒医疗保障团队、危重症救治团队。在这种组织结构下,每个症候群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不同团队之间协作联系密切,强化了组织的协同效应。

2.2 立体化医疗应急救援/救治体系

此次医院和学科结合足球项目和龙舟比赛赛制和特点,除了常见的外伤和心肺疾病以外,针对淹溺等特殊急救,模拟城市道路和自然水域等环境下突发事件和医疗保障场景,在医院亚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专项工作组统一调度下进行演练,空中救护医疗队、院前120和海上救援队联动。组织含群体伤救治、航空救援、反恐袭击等各类演练31场,参与人数545人次,其中大型综合性演练5场,进一步优化陆、海、空“三位一体”应急救援体系的协同能力和反应速度。

2.3 院前-院内急救流程闭环

针对上述问题,专项工作组设立了亚运医疗保障联络组,医务处负责人担任联络组长。联络组重点工作为填补场馆-院前急救、院前-院内急诊科亚运保障工作组和急危重症症候群专业医疗保障团队间的节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场馆医疗应急事件即时感知、即时评估、120即时转运、院内医疗团队即时到位的“四即时”,形成完整的闭合体系。

2.4 院内救治过程闭环

首先是空间闭环,在急诊亚运保障区、发热门诊亚运保障区、贵宾保障区设立与日常患者就诊区域相隔离的专用通道、专用手术室、专用监护单元、专用病房等亚运保障专区。在贵宾保障专区开设急门诊住院一站式服务病房,制定医疗救治平面图、进院路线、医疗救治启动流程、救治路线及中外宾分流救治、门急诊及病房收治工作流程,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并反复进行演练,确保高效畅通。

其次是急诊诊疗流程闭环。开辟亚运会急诊专区绿色通道,有明显的双语标识指引。急诊区域设置亚运专用诊室和抢救/留观室,保障对象救治过程实施“患者不动、医生动”的诊疗方式,同时实行闭环管理,具体如下。

2.4.1 急诊医护保障队伍和管理

以急诊内科、急诊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妇产科医师各1名、急诊护理人员3名、护工1名以及后勤保障人员1名为一个医护建制单元,设小组长1名,由急诊内科医师担任。队伍全天候、24 h在岗、8 h轮班。接到保障任务,做到快速响应,快速集结,医护5 min到位,10 min完成全部人员集结。

2.4.2 急诊医疗保障过程

(1)接诊:急诊医疗组长接到保障信息后,了解相关相关病情,根据病情通知值班医护进入亚运保障专用诊室或抢救/留观室待命。

(2)安置:保障对象到达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平稳者引导至诊室进行诊疗,不平稳者引导至抢救/留观室。

(3)诊疗:护理人员开通绿色通道、样本送检和特殊检查陪同等;医师负责初步评估病情,初步确定诊疗方案。如需要其他学科会诊,启动院内7大急危重症症候群专业医疗保障团队,并在10 min内到位。诊疗完成后,如需住院,即时开辟绿色通道住院。无需住院患者,完成诊疗后可离院。

(4)信息报送:完成对诊疗全过程记录,并在关键节点或完成后报送至亚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专项工作组。诊疗完成后,工作组联系车辆,将保障对象转送至指定地点。

3 讨论

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的医疗保障工作是对区域急诊体系的一次重要检阅。本院外派驻点医务人员11人,其中2个训练场医务室4名医务人员共保障39场训练赛,现场接诊12人,转运2人。亚运村医务室7名医务人员接诊100余人次,转诊20余次。医院急诊保障区接诊5人,实现了医疗保障对象“全流程无感就医”。

当前急危重症救治和区域急救体系建设越发受到国家和行业部门的重视,其中基层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尤为受到关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等学会专家发起成立了中国急诊急救大联盟、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等,旨在提高基层医院急诊科的诊疗服务水平[5-6]。各县市医共体、医联体、健共体等也积极整合区域急诊急救力量,推进建设区域急诊急救联盟,在区域急救一体化和急危重症诊疗水平同质化方面已经取得积极的成效[6-7]

虽然我国急诊急救医学不断发展,但对于各地方而言,区域医疗中心仍是各类医疗保障的重要支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浙江省首批通过三甲评审的四家综合性医院之一,学科设置齐全,整体综合实力突出,具有较强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医院以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作为切入,不断优化急诊中心的服务流程,积极与院前急救和兄弟医院合作,一直致力于打造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区域医疗机构紧密合作和院内多学科协同的区域一体化综合急救体系,为本次杭州亚运会温州赛区的医疗保障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当前各医疗机构和社会急救力量的建制和管理相对独立,政府部门的协调对于完成急救力量整合和调配不可或缺。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信息化技术在急救和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解决了场馆、院前急救和院内以及各医疗机构间“信息孤岛”问题,可以形成高效的“信息纽带”,实现“患者未至,信息先行”、患者“上车即入院”[3, 8]。在信息化建设尚不完备的地区,各机构需要通过立体化组织管理,梳理内部急救资源,增派医疗力量,填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断点”。

此外,医疗保障期间机构内部的安全生产工作也不容忽视。如在亚运期间,本院通过增设安保安防设备,建立“四位一体”全方位治安反恐应急防护体系,确保院内应急报警电话24 h响应;全院报警点位覆盖所有门、急诊分诊台、服务窗口和收费窗口,摄像监控点位覆盖所有公共通道、电梯和挂号收费窗口,其中涉及安保线路的监控画面与公安平台联网,实行远程联合监控。

总而言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赛事特征,统筹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并制定详尽的计划,加强演练,不断完善、提升,方能取得满意的成效。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6(32): 5-20.
[2] 杨宏杰, 孙颖颖, 吴迪. 新时代灾害医学救援与院前医疗急救融合发展研究[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 10(1): 35-38.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22.01.008
[3] 李强, 田雨, 张旻海, 等. 构建基于5G通讯技术的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系统[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10): 1231-123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10.010
[4] 张茂, 陈玉国. 积极推进复苏中心建设, 加速急诊医学科发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1): 3-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1.002
[5] 李力卓, 郭伟, 胡悦, 等. 助力健康: 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历程及前景[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 49(12): 1-4. DOI:10.11969/j.issn.1673-548X.2020.12.001
[6]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联盟, 等. 中国县级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5): 553-559.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5.003
[7] 邢玉华, 李子龙, 马岳峰, 等. 创新医共体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县域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5): 647-649.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5.006
[8] 张远林, 李远杉, 卢熙, 等. "上车即入院" 智能化急诊急救系统的实施与探索[J].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2, 6(4): 22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