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 Vol. 30 Issue (6): 788-79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06.032
现代化应急医疗体系建设的思考
吕黎江 , 曾玉航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杭州 310058

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经常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灾难,如2003年“非典”、2013年致命性禽流感、2020年的新冠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层层压实责任,社会各界充分动员,在第一时间采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使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各次疫情的应对中,数字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疫情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应急医疗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未来一个阶段数字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不断完善我国的应急医疗体系。

1 应急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应急医疗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体系与疾控体系、卫生应急体系分离,隶属不同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模式、执业要求与工作内容差别很大。面对传染病疫情流行,虽存在理论上的合作机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上述原因,常常会导致协调不通畅以及疫情监测、报告、预警延误等问题[1]。应对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建立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相互融合的应急管理体系。

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能力不足

疫情在国内爆发流行期间,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承担重任,为抗疫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疫情爆发的初期,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主要包括诊疗水平和疫情防护能力不足,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地识别,进而影响了上报和救治等方面[2],加之民众普遍的恐慌情绪,以及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的不信任,导致疑似人群大量前往大医院,从而加剧了大医院的医疗负担,为疫情防控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3 应急人才的结构和素质存在短板

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需要多专业领域的人才协同处理,近些年的的多次疫情防控,均暴露出我国目前还缺少有系统性应急管理知识的人才、高层次公共卫生从业人才、临床急危重症医学人才、护理人才以及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等问题[3]。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理应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础,但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普遍面临着财政经费与医保支付的支持力度不够、基础设备配置较低、人力资源数量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医疗水平不高,难以担任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角色。

1.4 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大多数局限于医院内部的信息化更新迭代,主要体现在“智慧门诊”的应用[4]。但在疫情爆发时期,需多个医疗单位协同开展工作时,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疾控部门之间、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共同开展攻坚工作的能力不足。

2 打造现代化应急医疗体系的可行性

现代化应急医疗体系,包括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专业的应急人才队伍、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高度共享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等。推动应急医疗体系优化需要高效的行政调控能力、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强大的信息科技支持等。接下来将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省为例,进行建立现代化应急医疗体系的若干关键因素的分析。

2.1 现代化应急医疗体系的行政基础

2003年,习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部署“数字浙江”战略。而后,浙江省在2014年、2016年及2018年先后开展了“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及“政府数字化转型”等改革举措作[5]。从浙江省政府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数字化改革的理念一脉相承,改革进程逐步递进深化。当下,数字化改革已成为浙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围绕政府各项职能开展一系列的重大项目,项目的选择围绕治理的堵点、痛点,以流程再造、数据共享为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现代化”。医疗卫生领域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一环,为构建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提供了行政可行性。

2.2 医疗数字化的基础条件

数字化医疗卫生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医疗卫生改革方案里,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了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6]。浙江省是较早开始数字医疗卫生探索的省份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李兰娟院士团队,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与区域应用示范研究”,在浙江省开展数字医疗卫生建设工作,在国内率先研制并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顺应医改需求的数字卫生标准体系,包括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急救与血液、电子健康记录、医疗影像、区域信息系统规范等13类66个标准[7]。此标准的建立,为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医疗卫生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3 医疗行业的人才队伍支撑。

人才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浙江人才资源状况专项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末,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1 220.9万人,其中在浙“两院”院士4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78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26人[8],高层次人才的流入容易形成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实现人才引进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科技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互联网经济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汇聚了一批互联网技术人才。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浙江省依托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率先开展“健康码”的研制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数字科技支撑。此外,浙江省拥有浙江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等国内一流的医学院和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手段,为搭建现代化的应急医疗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4 丰富均衡的医疗卫生资源

医疗卫生资源是应急医疗体系构建的关键因素,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需要有强大的医疗技术支撑。浙江省在医疗卫生改革的进程中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通过构建紧密型的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至基层,解决了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合理的问题。丰富均衡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为诊疗的同质化实现了可能,这为构建应急医疗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条件基础。

3 构建现代化应急医疗体系建设的思考 3.1 现代化应急医疗体制机制建设

我国应急医疗体系的指挥中枢是在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下设卫生应急办公室,其主要的职责是承担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组织指导卫生健康应急能力建设,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等。但是一旦爆发新发突发传染病,仅仅依靠卫生行政部门是难以调动其他的资源进行有效疫情防控工作。诚然,在疫情爆发时,各级政府建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筹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可以发现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存在一定的无序状态,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大型的公共卫生事件,急需建立卫生行政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防、民政等多部门联合的处置中心,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明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级别,并根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关政策,调动相应的医疗卫生资源,启动相应人群防控措施,从而实现应急医疗资源的有序合理分配,科学合理解决重大突发应急问题。

3.2 应急医疗信息化建设

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了区域性医联体,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共享,但是现有医联体还存在诸如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程度低、医疗信息孤岛等问题。因此,一是要加快实现医联体内部的不同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同质化,实现医联体内部的信息互联互通;二是要建立不同医联体范围之间的医疗卫生信息同质化标准,构建不同医联体之间医疗信息的共享大数据平台;三是进一步扩大医联体的范围,将医联体所在行政区划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部门等纳入医联体建设范围,建设卫生信息共享云平台,优化信息传递路径。实现人群健康信息的精准定位,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的应急医疗信息共享网络,提升应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3.3 现代化应急医疗人才培养

人才是决定应急医疗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应急医疗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不同于一般医学人才,需要有更加稳定的心理素质、综合的临床医学技能、扎实的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等,为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一是发挥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开展应急医疗交叉人才培养,特别是提高对各类传染病、中毒、生化、核辐射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护与抢救能力[9],增设相应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的理论与技能操作课程。二是要加强应急护理人才的能力培养,护理人员是全程参与应急医疗救治的关键人员之一,扮演着预防、治疗、护理、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多重角色[10]。三是加强现有应急医疗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开展不同应急类别事项的规范化临床训练,加强应对不同应急类别项目处置的能力。四是开展应急医疗、公共卫生等关键学科间的人才双聘,创造应急医疗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的平台,建立一支高水平能打硬仗的应急人才队伍。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方鹏骞, 王一琳.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治理能力及应急响应机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 37(4): 241-244.
[2] 卢祖洵, 徐鸿彬, 李丽清, 等. 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建议: 兼论推进疫情防控关口前移[J]. 行政管理改革, 2020(3): 23-29. DOI:10.14150/j.cnki.1674-7453.2020.03.003
[3] 胡孝权. 新冠肺炎疫情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理性反思[J]. 中国医药导刊, 2020, 22(7): 477-481. DOI:10.3969/j.issn.1009-0959.2020.07.012
[4] 郑宇. 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24): 38.
[5] 陈桂龙. 徐颖: 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浙江实践[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23): 51-53.
[6] 许速, 蒋小华, 李国红, 等. 基于信息化的区域医疗卫生改革探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7): 520-522.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1.07.015
[7] 李兰娟. 数字卫生: 助推医改服务健康: 中国数字医疗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32(6): 401-404.
[8] 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 浙江人才资源状况专项调查分析报告[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3): 43-46. DOI:10.3969/j.issn.1674-8905.2019.03.008
[9] 赵永春. 对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设的设想[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8): 573-574. DOI:10.3760/j.issn:1671-0282.2004.08.031
[10] 刘逸文, 成翼娟, 廖燕. 从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我国灾害救援护士的培养[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7): 598-599.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09.0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