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 Vol. 30 Issue (1): 2-2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01.002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伴我急诊生涯20年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210029

我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识已有20多年了。

1988年4月,结束在广州的外派工作,我回到医院来到急诊科。很多人不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知道,这是我想做的事。那年12月,我在湖南韶山参加了急诊分会复苏学组会议,认识了干建新教授,知道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初识,杂志尚未更名,仅有纸质版的《急诊医学》,但仍带我走进了一片崭新的世界。翻阅了全年的所有期刊,深感在此发表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创建于1986年,首任科主任是被称为“娘子军连党代表”的史以明教授,我接手时已是第六任。德高望重的王一镗教授是我从事急诊的引路人。因为王教授,我在当时就接触到现下可被称为业内大咖的许多知名教授:邵孝鉷教授、蒋健教授、景炳文教授、王今达教授、樊寻梅教授、江观玉教授等。与各位教授的相识相交,让我对急诊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2003年,我的论文第一次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见刊,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逐渐养成了阅读期刊的习惯,以此关注学科发展动态。编辑部里,有我的良师江观玉教授、沈惠云老师,益友干建新教授、马岳峰教授,还有第一次发表论文时认识的何小军编辑,大家给予了我很多帮助。2001年,《急诊医学》更名,2010年我成为杂志编委,此后我在期刊上陆续发表了57篇论文。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以SCI论文来评价学术水平,但我的内心始终有一个声音在久久回荡,“中文期刊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学术交流平台,尤其是中华系列的学术杂志。”于是,在注重SCI论文投稿的同时,我积极向《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投稿。目前,我的团队发表了两篇共识,并以组稿的方式完成了中毒和ECMO系列论文的发表,我们因此获得了六项省厅级科技成果奖。

回顾这22年的急诊生涯,从一名呼吸内科普通医师成长为一名急诊医学专家,我真正的职业生涯“引领者”之一就是《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它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里有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史的缩影,我们一路相伴,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今天,我对急诊医学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只论生死,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