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 Vol. 30 Issue (1): 128-13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1.01.027
突发公共事件下医院应急岗位设置实践
陆艳1 , 魏兴玲1 , 杨燕2     
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人力资源部,杭州 310009;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护理部,杭州 310009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风险及造成的危害明显增加。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短期内有大量的伤病员需要紧急医疗救助,即形成医疗浪涌[1]。基于目前全国医疗人力资源普遍短缺的现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可预测性,面对医疗浪涌,医院第一时间科学合理设置应急岗位,并动态调整岗位结构与数量,确保专业救援人员快速准确到岗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型大学附属医院,目前拥有两个院区,核定床位3 200张,员工总计5 500余人,在区域医疗中承担着重要角色。2020年以来,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实践中,创新构建了基于功能组的医院应急岗位模块,并进行了有效探索。

1 突发公共事件下医院应急岗位设置探索 1.1 设立独立互联的功能组

突发事件发生后,医疗浪涌来袭,医院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结合医院职能部门常规职责,设置应急岗位,即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功能组,组内设立组长、副组长、组员、联系人、秘书等,形成应急组织体系。见图 1

图 1 突发公共事件下医院应急组织体系及功能组架构

剖析笔者所在医院应急功能组架构(图 2),横向可概括为应急医疗岗、应急护理岗、公卫防控岗、非医类保障岗四类应急岗;纵向每个功能组结合职责及分工,可视情况下设若干具体岗位,如功能组职责较明确单一,一个功能组即一个具体岗位;如功能组职责分层分类较多,人员准入·有专业、资历及层级等要求,一个功能组内可再设立具体岗位。

图 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岗位类别、具体岗位及隶属功能组设置
1.2 统筹设置应急岗位

设立应急人力资源调配功能组,统筹全院人力资源及应急岗位设置。全院整体设置应急医疗岗、应急护理岗、公卫防控岗及非医疗保障岗四类应急岗位,涵盖各个功能组。

⑴应急医疗岗。按照不同职责分为核心专家、诊疗专家、院内一线储备人员及院外支援四类。核心专家岗与诊疗专家岗隶属医疗专家组。

⑵应急护理岗。按照专业分工,可分为急诊梯队、ICU梯队、其他专业护理梯队、援外支援岗位等。对全院护理人员按照科室、年资、层级、轮转情况分类,根据各护理单元实际工作量,抽调人员进入各应急梯队。

⑶公卫防控岗。负责全院感控管理及流行病学调查与人员隔离管理。

⑷非医疗保障岗。为高效满足非常时期各类保障及时到位,打破行政职能部门固有分工,从全院行政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结合员工工作岗位、专业背景、任职年限等个人情况,甄选各功能组成员,培训上岗。

人力资源调配组凌驾于医院常规职能部门体系及医疗科室结构之上,全院统一设置应急岗位,人员分类分层纳入各个功能组,保证人员快速到岗,确保人员专业性,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在非常时期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1.3 医疗专家组

医疗专家为核心应急医疗人力资源,为了集中精准配置有限专家资源,设置核心专家岗及诊疗专家岗。核心专家岗人员由高相关度科室抽调专家组成,诊疗专家岗人员由高相关度科室资深主诊医师及其他临床科室正高级专家抽调组成。不同层级的两类专家岗,明确准入范围及岗位职责,较以往医院应对突发事件中对专家的调配,更加注重层级与专业性,调配更为精准,职责更为精细。核心专家集中精力进行宏观指导与决策,可免于应对碎片化工作;诊疗专家集中精力实施临床诊治活动,可在短时间内成为成熟的医疗活动执行者与示范者。

1.4 院感防控组

主要负责全院感控管理,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并更新医院防控制度;管理医疗废物;督导全院消毒隔离和就医过程。全院抽调补充人力并确保专业性,将院内感控管理从感染管理科部门职能提升为关系全院的整体目标。

1.5 医疗设备与供应链管理组

确保医疗防护用品、医疗设备和生活物资保障供应;负责与突发事件相关的空间及设施等改造;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保障餐饮供应。通过供应链的概念将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后勤服务及基建等保障职能融合,形成网络链,优化医疗物资、医疗设备、生活保障物资、空间设施的协调管理,综合成为一个有机运作的整体。

1.6 信息中心

对内收集、汇总、归档突发事件应对所有信息,包括医院发布文件、上报数据、功能组工作日志、会议纪要等;负责整理政府部门、社会信息、医院各功能组的信息,通过院内专栏与钉钉办公系统、短信等方式统一发布。对外主动联络对接媒体,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有序发布;对舆情进行监管。确保了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与完整性,权威信息统一发布有效避免了产生信息繁杂、重复、矛盾、数据不标准、流程不一致等现象。

1.7 员工关爱组

医院层面统筹收集、汇总、解决员工全方位的需求和困难,关注突发事件中一线人员的压力,设立员工关爱组,确保员工不因医疗救援使生活出现困难,不因医疗救援使心理出现不适。

1.8 特色功能组

根据不同突发公共事件或同一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的特点,设立特色功能组。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可设置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管理组,属于公卫防控岗,进行居家监控与流行病学调查,监测人员健康及异动状况。

2 突发公共事件下医院应急岗位设置实践

2020年6月13日,一辆满载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在温岭市沈海高速公路出口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送医院救治患者185例[2]。笔者所在医院作为全国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浙江省烧伤指导中心,即采纳“四集中”的救治原则: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3],随即调配专家驰援温岭开展救治工作,作为本次突发事件中急危重症患者的省政府指定收治医院,医院迅速集结医疗资源,先后通过直升机、救护车转运接收了最危重的25例危重复合伤、重度烧伤患者。基于对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岗位设置探索,医院第一时间设置应急岗位,成立了专家组、院感组、信息发布组、设施设备与后勤保障组等功能组,同时结合此次突发事件救援需紧急异地长途转运、病情危重、高龄患者多、大面积烧伤、震爆伤等特点,设立特色功能组,包括协调组、转运组和家属接待与员工关爱组。

基于人力资源调配组职责,根据此次突发事件的特点,增加了综合协调的职能。根据“一人一方案、一患一团队”的治疗策略,按照一位患者1名监护室医生、1名烧伤科医生及1名创伤医生、4~8位责任护士的要求配备医护人员,院内抽调包括烧伤、重症、急诊等20余个专科近60位专家及具有监护室、烧伤科工作经历的护理人员140余人。同时协调院外相关学科专家来院会诊,每日统筹院内外专家组织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讨论会。

温岭距离杭州约300公里,重伤患者的异地安全转运是此次救治工作的首要难点,也是后续救治顺利展开的关键,故此特别设置了转运组。转运组下设空中转运与地面转运两个小组,联合航空急救与陆上救护车等救护工具,构成“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应急救援体系[4],充分评估伤员病情,根据直升机及救护车转运方式的不同特点配备医护人员,同时做好应急预案,组织创伤急救团队模拟应急演练,疏通改善流程,提高救治效率。

在关爱本院一线员工、提供全方位保障的同时,考虑到大量伤员家属异地来杭且情绪焦虑,指定人员专职负责家属接待,提供相应服务,间接保障了救治的顺利进行。

3 突发公共事件下医院应急岗位设置成效分析 3.1 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中医院的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浪涌的能力由三部分组成,即员工(staff)、物资(stuff)和结构(structure)[1],功能组的组建正是围绕这三个要素,提高了应急人力资源调配能力,保障了医疗物资资源,优化了应急组织结构。

3.2 突破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传统管理模式

基于功能组的应急岗位设置改变了以往以常规部门为任务单元,各部门单向开展工作的低效模式,以目的为导向,直接从医院层面统筹划分各功能组职能,保证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3.3 为医院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应急岗位设置模板

医院在突发事件应急岗位设置的实践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以功能组为基础的应急岗位模块。实践表明,基于功能组构建的应急岗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分类分层的完整岗位群。这是医院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特点,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量医院在突发事件中承担的职责及工作任务后做出的科学调配,既考虑应对突发事件时功能组设置的常规性,又顾及特殊性;既明确功能组分工,又确保岗位间的层级与联系;既明确一线医疗岗位的核心作用,又充分认识到设置非医疗应急岗位的必要性。

4 结语

基于功能组的应急岗位设置打破了医院传统岗位设置中的常规组织架构,实现了院内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组织、应急保障、应急处置队伍、信息沟通的“五位一体[5]”。同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虽然在规模、类型及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却具有突然性、公共危害性及紧急性的共性[6],因此基于功能组构建的应急岗位虽然不可能千篇一律,但还是有其规律可循,故医院可以预设常规应急岗位模块并做好常态化应急预案与演练,一旦公共事件突发,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规模与特点或者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再动态灵活调整功能组及具体岗位的设置,以有效提升医院处置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张利江, 刘子先. 面向突发事件的医疗浪涌能力探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 30(5): 379-381.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4.05.020
[2] 方列、王俊禄、黄筱.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现场搜救结束遇难人数增至20人[EB/OL]. (2020-06-15)[2020-06-24] http://www.gov.cn/xinwen/2020-06/15/content_5519610.htm.
[3] 张茂, 韩春茂. 重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创烧伤的应急救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8): 1011-101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8.001
[4] 马岳峰, 何小军, 潘胜东, 等. 我国航空医学救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8): 827-83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8.001
[5] 卞琳琳, 施平, 祖荣强. 基于危机理论"五位一体"卫生应急管理模型的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 29(5): 581-582.
[6] 潘星明.突发公共事件下医院应急激增能力规划研究[D].宁波: 宁波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