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Vol. 29 Issue (12): 1638-164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12.027
基于PCIC模式的县域医疗共同体应对重大疫情整合治理策略研究
朱应如1 , 张涛2 , 徐玉琳3 , 胡雨楠3 , 贾杰3 , 黄震3 , 胡婉慈3 , 施越3 , 陈星宇3 , 张皓3     
1 长兴县人民医院,313100;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310009;
3 杭州师范大学,31003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称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疫情[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明确指出,检视我国卫生体系的服务能力、优化卫生体系的治理结构、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县域医疗共同体(后称“医共体”)是构筑上下联动的疫情防治网络的载体,成为优化治理的焦点[2]。长兴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后称长兴医共体)借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整合服务”(People-Centered Integrated Care, PCIC)模式[3],实施整合治理策略,开展群防群控和“超早期”主动防控,实现了无二代病例产生的良好效果。本文对其整合治理策略进行梳理归纳,对其防控措施进行逻辑演绎,以期为医共体应对重大疫情的干预前移、医防融合、多方协作提供借鉴。

本研究经杭州师范大学科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认证,收集医共体质量大疫情防控相关的可公开化、整体化的数据,不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批准编号:20190022。

1 基于PCIC的长兴医共体疫情防控整合治理框架设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着协作不畅、重医轻防、预警滞后等困境[4],PCIC模式可能提供突破的路径。该模式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5],核心要义是以人群健康需求为导向,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疾病诊疗等各种医疗卫生服务相整合,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服务[6]。PCIC模式支撑疫情防控:一是促进多元主体协作,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等多元主体的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与服务协同[7];二是推动医院职能转变,由“诊疗为中心”向更广阔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大健康”服务方向拓展[8];三是克服“重医轻防”的局限,服务重点从医疗前移至健康监测、居民宣教、社区防控等早期干预[9]。按照该模式,长兴医共体从组织结构、文化建设、战略分解、战略执行及保障支撑5个维度提出了6大类整合治理措施(见表 1图 1)。

表 1 重大疫情防控困境与基于PCIC模式的长兴医共体整合治理应对机制
组织运行维度 重大疫情防控的困境 基于PCIC模式的长兴医共体整合治理对策
组织结构 医疗卫生机构间缺乏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难以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10-11] 通过统一领导以及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实现疫情防控的快速反应
组织文化 缺少促进卫生干预前移的卫生体系发展战略,医务人员疫情防控意识薄弱[12] 以“大健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促使全体员工对疫情防控高度重视
战略分解 参与疫情防控的多元主体之间定位不清、责任不明、协调不畅[13] 医共体内部层级机构间的纵向联动以及医共体与社区、公共卫生机构间的横向协作促进服务协作、信息互动
战略执行 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重医轻防”,疫情应急响应滞后,错失早期干预良机,且尚未形成质量促进的激励约束机制[14] “超早期”主动防控干预措施抢占疫情防控主动权,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保障支撑 疫情防控资源短缺严重,疫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15] 加大财政投入与人才培养力度,促进物资设备共建共享,为疫情防控提供持续保障

图 1 基于PCIC模式的长兴医共体质量大疫情整合治理框架设计
2 长兴医共体疫情防控具体举措 2.1 建立联动协作的重大疫情防控组织架构

机构整合为联防联控提供基石,长兴于2011年9月完成民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收购,2012年12月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合,2019年由县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医共体,下设11家乡镇卫生院、5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卫生人力、物资储备和资金经费的统一管理。在机构整合基础上,成立“疫情战时防控办公室”,设立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信息宣传组、后勤物资保障组、医共体成员单位防控组和疫情防控督查组6个工作站。

2.2 建设“大健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精神层,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塑造“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信念价值体系,推动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转变; 制度层,以“医防融合”为导向建立“健康干预前移、疫情整合治理”的秩序价值体系,打造传染病防治、区域急救闭环及慢病闭环管理圈“三大体系”; 行为层,通过预案演习、救治培训、督导考察、同质化管理等规范化机制形成对防控质量文化的普遍认同。

2.3 实施“超早期”主动防控措施

“超早期”干预掌握重点人群排查、隔离和救治的主动权。1月17日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工作及院感防控三个小组,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发布《关于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组的通知》(长人医集团〔2020〕5号),建立起2 h内核实、上报制度。1月23日晚,杨某自武汉返回长兴,龙山分院按照疫情防控规范操作流程安排专门车辆及医务人员陪同其排查、隔离。26日清晨杨某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后,首诊医生即刻上报人民医院,人民医院仅数分钟就反馈转诊意见、派遣专车隔离接诊治。患者当晚确诊后,其所在小区开展隔离消杀工作。

2.4 建立群防群控统一战线

促进层级机构间的内部纵向联动以及与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的外部横向互动。一是组建村(社区)-乡-县疫情防控梯队,人民医院负责患者救治等工作,分院、服务站负责流行病调查、病情速报、居家隔离、健康指导等工作,社区开展道路卡点、医疗垃圾回收、社区消杀等网格管理工作。二是促进信息共享和沟通,发布《发热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呼吸道患者接诊详细流程图》,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公共通讯app实现团队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动。龙山分院徐医生发现杨某疑似病情后,即刻通过“疫情防控战时办公室”钉钉群共享信息,群内呼吸、感染、影像等专家实时远程会诊累计35次,多学科协同完成转院隔离、鉴别诊断、感染控制及社区消杀等任务。

2.5 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围绕“发展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建立统一绩效管理。一是发布《长兴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关于调整成员单位收入标准的通知》,建立联防联控成员的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机制。二是发布《长兴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发热呼吸道患者闭环管理各环节流程梳理规范》,建立技术、信息、培训的同质化管理制度。三是建立管理督查制度,在纪委牵领导下,督导员每日对80个科室开展督查评估,落实与考核结果挂钩的配套激励约束政策。龙山分院院长周伟强因“超早期”防控干预的先进业绩获医共体表彰,并作为抗疫优秀典型参加3月30日举办的浙江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

2.6 持续投入与人才培养

统筹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专项补助年均超过1 000万元,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近13亿元。实现疫情防控物资县域内合理配置,防护耗材由牵头医院统一采购并配送。充实公共卫生人才队伍,除常规的定向委培、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等扩容政策外,全员参与“医防融合”,促进感染科医生、防保科医生及家庭医生在流调、检疫、消杀等工作中的成长式协作。自2020年启动“飞鹰计划”,委托浙江大学创新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定向培养计划,截止2020年11月已有33人入学。启动“雄鹰计划”,与省级三甲医院的合作培养,提升传染病防治综合素养,每年约60名医务人员获得培训。

3 讨论

长兴的实践提示,基于PCIC模式的整合治理策略有助于疫情防治体系的完善。宏观维度,组织整合与文化建设为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与服务协同创造基础生态。中观维度,跨专业团队协作促进综合救治及服务同质化; 微观维度,医防并重的服务模式将服务重点前移到健康监测、居民宣教、社区防控等“超早期”防控。同时,实践中也存在不足尚需完善。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较为薄弱,尚未充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的高度融合联动。二是县域内没有传染病专科医院,传染科设立在综合医院内,院感防控难度较大。三是传染病学科建设方向单一,医务人员综合救治能力较弱,急重症患者救治挑战巨大。

建议借鉴PCIC模式进一步优化整合策略:一是夯实村(社区)-乡-县三级联动机制,发挥医共体基层网底作用,县医院落实公共卫生、传染科等多学科技术骨干的下派指导、帮扶,鼓励基层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开展网格化卫生管理任务,指导村(社区)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防控提高健康素养,促进传染病防控早期干预措施常态化。二是独立设置传染病医院,创新财务平稳运行机制。建议在医共体内建立传染病专科医院,补位传染病专科薄弱短板,经济运营由医共体财政适当补助平衡。三是建立传染病防控多学科团队(Mu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服务模式,采用“平战结合”策略推动专业协作:“平时”以签订协作备忘录、合作框架协议等形式丰富协作内涵,开展项目合作、平台建设、技能培训。“战时”在传染病医院引入综合医院的跨专业团队协同救治,提升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Du Toit A. Outbreak of a novel coronavirus[J]. Nat Rev Microbiol, 2020, 18(3): 123. DOI:10.1038/s41579-020-0332-0
[2]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分类精准做好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20〕177号).
[3] Cash-Gibson L, Tigova O, Alonso A, et al. Project INTEGRATE: developing a framework to guid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eople-centred integrated care processes[J]. Int J Integr Care, 2019, 19(1): 3. DOI:10.5334/ijic.4178
[4] 王力军, 张晗, 卢斌, 等. 由天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就诊过程引发的对急诊的思考与对策[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4): 515-51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22.012
[5] Wang X, Sun XZ, Birch S, et al. People-centred integrated care in urban China[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8, 96(12): 843-852. DOI:10.2471/BLT.18.214908
[6] 世界银行, 世界卫生组织, 中国财政部,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政策总论[EB/OL], 2016. (2016)[2020-04-19]. http://www.wpro.who.int/china/publications/healthy-china-service-delivery.pdf.
[7] 陈永平. 全球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防控[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8, 36(7): 393-396. DOI:10.3760/cma.j.issn.1000-6680.2018.07.002
[8] 李登峰, 申涛, 张颖, 等. 输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思路[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10): 1291-1297. DOI:10.3760/cma.j.iss
[9] 张皓, 陈山泉, 王小合, 等. 基于PCIC的公立医院应对突发疫情整合治理策略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20, 40(7): 9-13.
[10] 王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20, 37(3): 17-19.
[11] 祝益民, 陈芳. 重视和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与安全管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29(5): 625-62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5.001
[12] 李文钊. 超越决策系统失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价值坚守和科学精神[J]. 党政研究, 2020(2): 21-29.
[13] 李远庆, 王若溪, 付航,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主体协同治理能力提升策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为例[J]. 2020, 22(2): 3-10. DOI: 10.13723/j.yxysh.2020.05.001.
[14] 高翔, 郁建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 信息、决策与执行[[J/OL].治理研究, 2020. (2020-02-29)[2020-04-19]. http://www.spa.zju.edu.cn/spachinese/2020/0218/c13223a1960036/page.htm.
[15] 张秀月, 刘乙杉.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驰援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的优化配置[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 19(3): 250-255. DOI: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