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Vol. 29 Issue (7): 1010-1012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7.025
5G对急救体系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乔莉 ,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 210029

急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着农村与城市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与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院前急救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 急救人员人力和能力不足等因素都限制了急救医疗的发展。众所周知, 更快的急救速度往往可能使患者得到更高效的救治。

1 医疗急救的时效性

时间, 在急救医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尤其是心脏骤停、急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等“时间窗性相关性疾病”。以最紧急的急诊——院外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diac arrest, OHCA)为例, 以往的研究都更关注到院后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但是现在, 越来越多地研究发现现场“第一目击者”的第一反应[1]、以及120救护人员的处置[2]很大程度上决定了OHCA患者能否存活。因此, OHCA复苏成功与否, 不仅需要专业、完整的到院后急诊医疗团队的诊治, 更依赖于与社区“第一目击者”、救护调度中心、救护车和医院的“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快速、紧密的链接[3]

而生命“救治链”快速、紧密的连接, 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助力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提升。早在2004年,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提出了“三环理论”建设急诊医疗服务体系[4], 其中就强调了“顺畅、实时的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但是,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院内急诊-院内专科的医疗信息壁垒, 已经成为急救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2017年,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委托开展《进一步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大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起草工作的函(国卫医资源便函【2017】363号), 委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负责此项工作。“急诊与院前急救大平台建设”项目,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提出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旨在建立“院前急救—院前与院内交接—院内救治”的无缝全程急诊急救模式。

2 数字通信助力急救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发达的国家, 院前急救人员能直接连线医院的急救医疗网络在线[5](on-line medical direction, OLMD), 从救护车传送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数据到急救医疗信息中心。随着通信的发展, 2007年还处于2G到3G之间的过渡通讯网络CDMA时, 网络远程监控(network telemetry)被运用到了急救信息传输的实时远程监控系统(real-time telemetry system, RTS)。有研究[6]提示, RTS组较非RTS组在急救医疗网络在线指导(8.0% vs 0.3%, P < 0.01)、救护车转运患者至更合适的医院(14.4% vs 0.1%, P < 0.01)、急诊现场迅速处置[(4.4±3.5)min vs(6.3±5.9)min, P < 0.01]等方面表现更优, 更能提高急救的效率。

其实, 近年来国内的医务工作者为了提高急救能力, 自主地利用互联网微信能大量快速发送图片文字信息并能群聊的特点, 尝试了信息化建设。在急救领域, 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医生和院前急救急诊、各专科/ICU等医生在其所在医院、医联体单位建立了各种工作群。以胸痛中心微信群为例, 这种信息交互方式明显缩短了导管室激活时间, 门-球时间最长33 min, 急诊绕行时最短为4 min, 平均时间16 min[7]

3 5G赋能智慧急救

随着新一代5G通讯技术的出现, 高带宽、网络切片、低时延的数据传输优势, 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兴技术, 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区块链、智能穿戴和传感器网络、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 VR)、虚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实时的远程监控等, 国外已经在消防[8]、灾难救援[9]、停车场管理[10]等应用场景中开始了5G探索。甚至, 5G无人机与5G无人车之间能“直接通话”(device-device)[11], “万物相连”不久也有望实现。

物联网则是无限、智能、物理和虚拟对象的抽象, 这些对象具有独特的身份连接以创建最终的网络物理普及框架。这些设备捕获、监视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公共或私有云, 以促进更高水平的便捷和高效的自动化。这也使得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院内专科和(或)EICU的高效链接成为可能。

3.1 急救的未来——5G超级救护车

5G发布以来, 5G超级救护车的超高速连接就被认为会带来下一次医疗革命。国外的急救医疗应用场景正处于模拟状态。由救护车充当车载紧急医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连接中心, 高清视频通信、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X线扫描等图像, 可以直接从5G超级救护车传往医院; 5G超级救护车和急诊中心之间不仅可以持续、高质量的通信, 5G网络还允许急诊中心以外的急诊专家、专科医生远程会诊; 超级救护车收集尽可能多的医疗和观察数据, 并将其发送到目的地医院, 在患者到达之前为医院做好准备。

国内学者不仅在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12]、紧急医学救援系统[13]、多发伤的救治[14]等急救场景中也开展了模拟, 甚至还实战用于灾难医学救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 四川省人民医院启用5G城市灾难医学救援系统, 这是世界首个将5G救护车运用于灾难医学救援的案例[15]

3.2 5G医用可穿戴设备

“视觉”眼镜用于救护车模拟。院前、院内所有参与患者急救的人员戴上“视觉”眼镜, 院前急救人员将其所“视”, 即与患者相关的高分辨率、实时视频提供给院内等待的急诊室, 这样有助于急诊科医生更快做出决策; 同时, 视频又让急诊科医生参与远程监测患者, 观察院前急救人员有可能忽略的体征, 如皮肤苍白和行为异常。

“触觉”手套和超声波用于救护车模拟。英国已经开始“触觉”手套的模拟应用。现场一端急救人员戴着“触觉”手套, 另一端由临床医生使用操纵杆远程指示现场端急救人员的手, 由临床医生“现场”扫描。同时, 高质量的超声图像通过5G实时传输给临床医生。

3.3 5G远程急会诊+无人机

救护车无法直接到达的偏远地区, 往往都是急救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在某些偏远的镇、乡、村, 一旦出现紧急状况, 如何将急救医疗资源送到患者身边, 是县域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基层医疗是离群众最近的医疗资源, 5G远程会诊+无人机转运医疗资源, 能在救护车到达前更早地帮助患者得到急救。国内已经开展了模拟急救物资转运的飞行, 是国内首次将无人机用于县域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开创性研究[16]

3.4 5G远程急救手术

虚拟现实影像+触觉/运动网络体验[17], 将通过提供低延迟和高可靠性、超级覆盖网络的安全性, 为机器-机器和人机交互创建一个全新维度的互联网。这一新功能将使图像引导远程手术或远程手术在偏远地区得到潜在的应用。它增强了当前触摸和技能的传输能力, 虚拟和虚拟现实将提供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 使外科医生能够获得远程物理体验, 从而提供精确的医疗诊断和手术。例如全球首例5G支持下的骨科远程手术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完成[18]。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成功进行[19]

4 结语

“5G+急救医疗”是优质急救医疗资源“落地”的有力探索, 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其他技术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创新举措。随着5G网络的广泛应用, 传统的救护车可能很快会为5G超级救护车让路。但是, 5G网络的安全风险和隐私问题, 也需要更强有力的安全措施来保护。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Kragholm K, Wissenberg M, Mortensen RN, et al. Bystander efforts and 1-year outcomes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J]. N Engl J Med, 2017, 376(18): 1737-1747. DOI:10.1056/NEJMoa1601891
[2] Harjanto S, Na MX, Hao Y, et al. A before-after interventional trial of dispatcher-assis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o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s in Singapore[J]. Resuscitation, 2016, 102: 85-93. DOI:10.1016/j.resuscitation.2016.02.014
[3] Ong MEH, Perkins GD, Cariou A.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prehospital management[J]. Lancet, 2018, 391(10124): 980-988. DOI:10.1016/S0140-6736(18)30316-7
[4] 沈伟锋, 干建新, 江观玉. 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建设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10): 22-24. DOI:10.3760/j.issn:1000-6672.2004.10.008
[5] Nagatuma H. Development of an emergency medical video multiplexingtransport system (EMTS): Aiming at the nation-wide prehospital care inambulance[J]. J Med Syst, 2003, 27(3): 225-232. DOI:10.1023/a:1022522810200
[6] Kim YK, Kim KY, Lee KH,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n real-time telemetry system in developing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J]. Telemed J E Health, 2011, 17(4): 247-253. DOI:10.1089/tmj.2010.0152
[7] 艳飞, 龚志华, 向定成. 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逐步优化导管室启动流程[J]. 中国数字医学, 2015, 10(9): 43-44, 54.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5.09.015
[8] Na WS, Bae BJ, Cho SH, et al. DL-TCP: Deep learning-based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for disaster 5G mm wave networks[J]. IEEE Access, 2019, 7(10): 145134-145144. DOI:10.1109/ACCESS.2019.2945582
[9] Rawat P, Haddad M, Altman E. Towards efficient disaster management: 5G and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C]. 2015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ICT-DM). DOI: 10.1109/ICT-DM.2015.7402056.
[10] Liu AQ. The Implementation of 5G V2X services in Finnish private and publicparking[EB/OL]. https: //www.theseus.fi/handle/10024/159654.
[11] Pizzi S, Rinaldi F, Molinaro A, et al. Energy-efficient multicast service delivery exploiting single frequenc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5G new radio systems[J]. Sensors (Basel), 2018, 18(7): pii: E2205. DOI:10.3390/s18072205
[12] 李倩, 张茂, 葛芳民, 等. 基于5G技术院前-院内急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10): 1223-122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10.008
[13] 孙明伟, 江华, 王凯, 等. 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的建设、实践与展望[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10): 1228-123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10.009
[14] 刘军, 谢云, 汪方, 等. 5G应用于严重多发伤救治的探索[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10): 1242-124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10.012
[15] 桂从路.人工智能为医疗打开更大空间[N].人民日报, 2019-06-28(9)[2020-01-01].
[16] 张旻海, 王慧, 庾航, 等. 无人机在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10): 1237-124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10.011
[17] Aijaz A, Dohler M, Aghvami AH, et al. Realizingthe tactile internet:Haptic communications over next generation 5G cellular networks[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7, 24(2): 82-89. DOI:10.1109/MWC.2016.1500157RP
[18] 中国电信5G助力北京积水潭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多中心联合远程骨科手术[EB/OL]. http://www.c114.com.cn/news/80/a1092022.html.
[19] 全国首例5G远程外科人体手术在三亚成功实施海南医生为北京患者植入脑起搏器[N].海南日报, 2019-03-17(4)[20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