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 急诊外科
2 EmergencyMedical Center, Acute Care Surgery Sichu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地震具有范围广、危害重、预测难、防护难、救援难等特点,四川更是中国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我国灾难医学救援体系研究起步较晚,是灾难医学的新兴研究主题,未来有着较大提升空间。自2006年我国《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颁布以来,针对建立全国性一体化的国家灾难医学救援体系的研究开始增多。但由于这是一项高度社会化、综合化的系统工程,研究难度大,加之起步较晚,国内该主题的研究尚主要停留在对国外灾难医学救援体系的借鉴、灾难医学救援物资保障、医疗救援队配置等方面[2]。灾难医学体系理论与地震救援实战碰撞及转化的研究鲜有报道。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 km。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先遣分队(简称快反分队)10名队员快速反应,30 min内完成集结,于震后4 h 33 min到达长宁。快反小分队到达现场后,即在省卫健委授权下,即刻重组现场指挥部组织,整合各路救援人员构建紧急医疗秩序,梳理伤员收治、转运、抢救流程。37 min完成长宁县3家医院伤员排查、伤情评估、危重伤员救治干预、转运秩序,指导长宁、珙县两地救援工作的开展和远程会诊,参与紧急处置危重伤员8名,中度64名;航空转运危重伤员1名,陆地转运7名,手术13台。
1 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应用于地震救灾实战与此同时,本院启动了全新的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并派出由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组成的联合救援队,搭乘全球首辆5G急救车到达灾区,架设5G基站,远程实时视频会诊随即展开,专家在后方指导现场快反分队队员对患者进行胸腹部、心脏、肢体动静脉等超声检查。在快反分队队员对一名56岁“地震时被倒塌墙体砸伤3 h ”入院的男性伤员检伤过程中发现患者严重多发伤,失血性休克,骨盆粉碎性骨折,多脏器功能衰竭,并疑似肝脏破裂,虽经积极复苏抢救,当地输血及血制品近8 000 mL, 输液近7 000 mL, 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无改善。后方超声专家通过5G会诊指挥平台发现伤员双侧胸腔积液,腹腔出现大量积液,认为该患者外科手术剖腹探查风险极高,宜进行选择血管造影介入(DSA)治疗先行控制出血。但当地不具备DSA能力,转院与否成为一大难题,最终快反分队与院内专家组科学决策,考虑到转运路途较远,道路颠簸,途中发生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极高,决定立即启动航空救援。转运前为患者施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该处置措施对转运途中稳定病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8日17时12分,AW119专业医疗构型直升机搭载该名危重伤员从长宁起飞,18时33分顺利降落在成都市城市航空医学救援平台专用停机坪,18时50分救护车到达本院急救中心,急诊行DSA栓塞治疗,有效控制骨盆出血和肝脏出血后,即刻行剖腹探查行肝修补术,术后患者在EICU进一步复苏,2 d后循环和内环境紊乱得到纠正,进行了骨盆机器人微创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目前已痊愈出院。除了上述患者,还基于该5G救援系统对多例多发伤伤员进行了远程会诊。
![]() |
图 1 5G救护车内视图 Fig 1 Inside view of 5G Ambulance |
|
![]() |
图 2 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架构图 Fig 2 The frame of 5G-based 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
|
救援经验提示,许多高年资专家在现场英雄无用武之地,随机、被动地处理不擅长的伤员甚至琐碎的搬运工作等。救援更需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早期大量的工作更需要当地医务人员参加,基层救援能力才是降低病死率第二高峰的关键[3]。尼泊尔地震发生后,成建制的中国政府医疗队耗时2 d时间到达灾区[4]。相比成建制的救援队伍,快反分队具有集结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强,自我保障要求低的优势。本次长宁地震强度较小,当地医院受损情况较轻,根据这一特点,快速到达现场,为后方决策提供信息成为本次救援早期最重要的任务。快反分队的作用也更多体现在对现场灾情信息的搜集、传递,构建指挥体系,梳理流程;整合利用当地资源,协调医疗资源输入与输出,在救援一体化体系中起到了现场组织者、资源调配者以及医疗执行者的作用。根据国家战略及防灾减灾需要,按照区域规划,重视建立跨区域灾难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在已有救援队伍基础上,从中挑选高素质、高水准的队员,不断学习先进的救援理念,接受强化的救援培训,参加更接近于实战的演练,装备更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此组建快反分队势必将成为趋势。本次快反分队在5G和航空救援平台的助力下首次亮相,出色地完成使命,证明了将专家留在后方更能发挥其作用,充分利用当地医疗资源,节约组建大批量成建制救援队伍的人力物力。科技的进步也改变了以往救援的人海战术,为日后的灾难救援队伍组建和派出提供参考意见。
2.2 全球首次将5G紧急医学救援系统应用于地震救援灾难救援过程中前后方信息联络延迟是国际灾难救援的一大困境。长宁地震5G技术投入实战实现了我国灾难救援的超越式发展。5G网络相比现今普遍使用的4G网络具有大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优势,实现了在基站覆盖范围内传送视频和图片的高清晰度,毫秒级的延时。两端医生对话、动态影像传输几乎无时延。信息化的发展集多名后方专家的智慧于前方快反分队所用,改变了以往的会诊和救援队伍派出模型,紧急医学救援前后方一体化得到充分体现。5G投入实战,旨在解决从前救援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前后方需求信息不对称,沟通延迟,进而导致救援开展不畅,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正是因为5G的运用,快反分队的作用才得以实现和发挥。
5G投入实战虽然大获成功,但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震后初期,由于现场仅建立一个临时信号基站,启动5G连接时信号并不稳定,调适等待时间长。相较以往每距离3~4 km布设一个4G网络基站,5G基站间隔却只能300~400 m。但最需要5G支持的灾难往往发生于贫穷偏远山区,维护成本更高,如何通过商用进行自身养护仍有待思考。本次长宁地震破坏力较小,未来大型灾难发生时仅有一台5G急救车和一个临时基站显然是不能满足的全面救援需求的。故未来移动基站如循线机器人、无人机等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此外即使打通了5G信号,将现有各家医院急救车设备升级为5G技术设备,成本花费依然巨大。目前投入实战使用的5G急救车已经装备了含5G端口的便携式超声、POCT、血常规、ECG等检验检查仪器,但尚未配备具有防护能力的移动放射影像检查设备,如CT、X光机等,灾后患者病情判断的及时性可能受到影响。此外,5G急救车运输能力也有待提高,目前使用的5G急救车一次只能运送一名危重伤员,在野外的生存和自我保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另一方面,随着5G的发展,数据储存量不断增大,储存形式,患者隐私的保护等也有待思考;如何整合各家医院与不同运营商的合作形式,如何借助5G技术连接各家医院的信息岛,整合资源一体化也是未来需要重视的问题。
3 讨论长宁地震医学救援是在四川省卫健委应急办的统一指挥下,有着多次地震救援经验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快速反应,与各方资源跨界合作,以多个“首次”实现了灾难医学一体化理论体系研究在地震救援实战中的转化,摆脱了我国在灾害救援中的跟随地位,完成了超越式发展。快反分队化身灾难救援的眼睛,5G和航空救援更是为医学救援插上双翼,形成了安全、快速、高效的一体化救援体系,这次探索式发展,为全球灾难救援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1] | 孙明伟, 曾俊, 蔡斌, 等. 地震灾难医学救援临床研究论文的循证评估:近5年中英文论文的系统评价[J]. 四川医学, 2014, 35(6): 641-644. DOI: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14.06.001 |
[2] | 魏伟, 徐莎, 葛杰, 等.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的我国灾害救援医学领域知识图谱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 35(2): 86-88. |
[3] | 曾杰, 江华, 胡卫建, 等. 374例尼泊尔地震后送伤员伤情回顾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10): 1086-109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10.007 |
[4] | 曾俊, 江华, 邓绍平. 跨国灾难医学救援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基于尼泊尔地震中国政府医疗队经验的思考[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10): 1070-107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10.003 |
[5] | 程彬, 施月仙. 灾难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的现状与建议[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17): 1285-1288.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8.17.002 |
[6] | 刘蕾. 我国护理人员参与国际灾难医疗救援的现状与建议[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17): 1281-1285.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8.17.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