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Vol. 27 Issue (3): 339-340
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在严重复合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薛冰     
476100 河南省商丘,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多数严重复合伤患者均同时伴有多发伤,且损伤程度往往较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通常 > 17分[1]。这类患者发病后易出现全身反应,导致其重要脏器及功能等发生障碍,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脏器功能衰竭[2]。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骨盆骨折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因此该类患者临床救治越来越受到关注[3]。积极探寻严重复合伤患者有效救治模式对该类患者救治效果的提高、患者病死率的降低均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救治的严重复合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性别:男50例,女30例; 年龄19~58岁,(38.6±2.5)岁; 骨折Tile分型[4]:57例为B型,23例为C型; 受伤原因:36例为交通事故伤,20例为高处坠落伤,15例为压榨或砸压伤,9例为其他原因损伤。按救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n=50,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两组患者基础治疗无差别。

1.2 救治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救治过程中,对照组行常规救治模式,按照救治指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救治措施。观察组行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该模式应用实施如下。

1.2.1 院前急救

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受伤机制来判断是否属于骨盆骨折,也可以在初步体检评估时查看患者骨盆周围的软组织是否出现挫伤瘀斑或开放性伤口,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明显骨折骨擦感、肿胀畸形、骨盆挤压特征等对其伤情进行判断。确定为骨盆骨折后立刻进行简单的骨盆外固定处理,最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上,立即返回医院。

1.2.2 院内救治

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中,院内救治分三个阶段实施。①第一阶段救治:患者入院后第1小时置管操作极为重要,在此期间,主治医师迅速配合抢救医务人员对患者重要器官损伤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实施复苏或针对性诊断处理,最大限度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具体操作: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时给予深静脉补液输血,行腹部超声、X线片检查等。参与抢救者须在20 min以内完成上述抢救操作[5]。相关检验结果出来后,若需对患者实施进一步CT检查,要了解其是否能够耐受搬动、是否有大出血迹象,如有则须先及时实施止血处理。②第二阶段救治:患者进入ICU重症监护后,须及时实施酸中毒、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等纠正和处理,并给予重点监测,同时加强抗感染处理,避免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在ICU期间,医务人员须加强对患者乳酸清除率、体温恢复时间、PT、APTT等指标改善情况等进行严密监测,定时实施血气分析指标检测,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隐性休克[6]。③第三阶段救治:待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机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二期治疗。

1.3 救治效果评估

救治后,对80例患者均进行6~24个月,(12.7±1.4)个月的跟踪随访,了解患者抢救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4.00%(3/50)、80.00%(24/30),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死亡原因包括:并发脑疝、并发大出血休克、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n 严重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败血症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4(13.33) 2(6.67) 2(6.67) 2(6.67) 1(3.33) 36.67
观察组 50 3(6.00) 2(4.00) 2(4.00) 1(2.00) 1(2.00) 18.00
3 讨论

目前,骨盆骨折患者数量表现出逐年增加趋势[7]。该类型骨折因损伤能量大,多数患者均伴有器官多发伤,病情复杂且严重,出血量多,伤情凶险,疾病发生后,如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抢救和治疗,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8]。严重复合伤患者救治一直为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诸多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该类患者有效抢救、治疗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促进该类患者抢救成功率、二期手术救治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降低患者病死率[9]

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为我国近年来初步建立起来的一套符合我国临床救治实际情况的骨折损伤患者救治模式。该模式以损伤控制骨科(DCO)理念作为指导,由专业创伤急救团队负责对患者实施院前、院内抢救工作[10]。该团队成员主要为麻醉科、创伤外科、ICU、骨科以及其他相关外科医师组成。所有成员均接受过专业的DCO理论及操作技术培训。DCO分三个步骤实施:首先控制出血,全面、彻底清创,不稳定骨折者实施早期微创临时固定。其次完成相关处理后将患者送至ICU复苏,及时预防或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再次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恢复相对平稳后再实施进一步的手术治疗。该团队以医院急救中心为依托,与120指挥中心相互合作,开展严重损伤患者救治工作。

本研究将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应用于严重复合伤患者急诊抢救和治疗中,救治效果较为理想。该种救治模式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分别为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严重复合伤患者损伤控制内容主要为控制出血,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后立即实施软组织损伤处理、临时固定等,避免患者遭受再次损伤。损伤控制目的主要是降低或避免患者遭受二次创伤打击,使其生命体征尽快恢复相对平稳状态,为患者后期针对性治疗措施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提高整体救治效果[11]。本研究应用的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能够在患者发生骨折后的黄金时间段及时给予其止血、补液、固定、抗感染等针对性有效救治,可使患者在院前急救中机体状态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保证院内抢救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降低患者病死率。患者入院后,实施5~15 d的院内救治及监护,然后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二次手术治疗。在此期间,医护人员重点实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炎性反应治疗、并发症处理,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机体状态接受二次手术治疗。Collin等[12]及王建柏等[13]研究均显示,将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应用于严重骨折患者救治中,可大大降低患者病死率,抢救成功率可超过90%。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后,救治成功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

综上所述,严重复合伤患者救治中应用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提升患者二期手术治疗效果,整体救治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 Hojjat Sheikhbardsiri, Mohammad H, Yarmohammadian, et al. Rehabilit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in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A systematic review[J]. World J Emerg Med, 2017, 8(4): 253-254.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17.04.002
[2] 赵资坚, 邹育才, 刘梦璋, 等. 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的损伤控制策略应用体会[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20): 1277-1278.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3.20.02
[3] 王延斌, 蒲志超, 谢伟勇, 等.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8): 1281-1282.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4.08.032
[4] 李永乐, 刘晓伟, 许英杰, 等. 涉及髋臼的C3型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18): 1639-1640.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6.18.02
[5] Kerai S, Pasha O, Khan U, et al. Association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work performance: A survey from a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Karachi, Pakistan[J]. World J Emerg Med, 2017, 8(3): 214-215.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17.03.009
[6] 范锦新. 损伤控制外科在腹部外伤后肠空气瘘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33(5): 770-771. DOI:10.3978/j.issn.1005-6947.2015.05.033
[7] 侯喜龙. 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30例诊治心得[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5(42): 192-193.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2.140
[8] 刘国雄, 肖柳斌, 李鹏飞, 等. 外固定与保守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率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5): 5646-5647. 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5.35.014
[9] Alfayez SM, Allimmia K, Alshammri A, et al. Urological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pelvic fractures:A case report of a detached bone segment inside the bladder[J]. Int J Surg Case Rep, 2016, 28(14): 188-191. DOI:10.1016/j.ijscr.2016.09.054
[10] 印成刚.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老年患者的入路方案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5, 23(20): 1858-1859.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5.20.08
[11] 吴宏华, 吴新宝, 李宇能, 等. 伴有骶髂关节完全性前脱位的骨盆骨折治疗[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47(2): 276-277. DOI:10.3969/j.issn.1671-167X.2015.02.017
[12] Collin D, Geijer M, Göthlin JH. Prevalence of exclusively and concomitant pelvic fractures a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suspect and occult hip fractures[J]. Emerg Radiol, 2016, 23(1): 17-21. DOI:10.1007/s10140-015-1350-5
[13] 王建柏, 高劲谋, 赵山红, 等. 损伤控制外科在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伤早期救治中的实施[J]. 重庆医学, 2015, 44(36): 5141-5142.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5.3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