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Vol. 26 Issue (9): 1089-1091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预后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赵荣香, 罗尧竞     
621000 四川省绵阳,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 TS)起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行为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发病率为0.05%~3.00%,近年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1]。为了改善该病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预后,临床上越来越关注该病的治疗和预后[2]。为进一步分析TS患儿预后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反复频数、家族疾病史、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TS共患病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78例TS患儿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分析TS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能更有效治疗儿童抽动症提供充分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TS患儿组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1994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有关TS的诊断标[3]; 无其他神经精神类疾病和药物过敏史;智力测试正常;脑电图检查无痫性放电;主要抚养者为父母的四川省绵阳地区TS患儿,便于有效随访; TS患儿组排出标准:排除癫痫及颅内占位病变; 排除脑性瘫痪和(或)智能低下; 排除遗传代谢病;排除肝肾功能心肌酶异常及全血白细胞减少患儿等。非TS患儿组纳入标准:年龄为4~12岁,于当天挂号为单号的非TS患儿入组,且选取数量与当天选取的TS患儿相同;非TS患儿组排除标准同TS患儿组。

1.2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每周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神经专科门诊就诊的年龄为4~12岁的33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TS患儿为178例, 年龄(8.10±2.20) 岁,再选取153例非TS患儿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年龄(7.79±2.27) 岁,男性216例(65.3%),女性115例(34.7%)。

1.3 方法 1.3.1 问卷调查及病情评估

本研究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4],对T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分<25分为轻度,25~50分为中度,>50分为重度。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TS患儿一般临床资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出生异常病史、家庭和睦关系、父母文化程度、父亲性格、母亲性格、教养方式、是否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共患病、患儿性格特点、神经或精神疾病家族病史、脑电图异常、病情反复频率、病情严重程度、反复呼吸道感染、服药史、血铅含量、25-羟维生素D水平等19项。调查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进行,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由家长及患儿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完成。

1.3.2 TS患儿治疗

① 心理行为疗法: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消除诱因,详细分析患儿心理因素,并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指导家长,给患儿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家庭环境。② 采用正性强化方法,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症状,以给予行为矫正治疗。③ 药物治疗:本研究对于YGTSS评分为轻、中、重度的TS患儿,均予以药物治疗。具体药物治疗方案为:口服氟哌定醇,初始剂量为0.5 mg/次,2~3次/d,TS症状控制效果不佳时逐渐增加剂量,可达1~6 mg/d,直至症状控制满意而无不良反应。为防止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同时使用相同剂量的盐酸苯海索。平均疗程为0.5~2年,TS症状完全消失后3个月,逐渐减低氟哌定醇与盐酸苯海索的剂量,缓慢停药。

1.3.3 随访

对TS患者实施1~2年的随访,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对于评分为轻度者实施6周1次的随访;评分为中度者实施4周1次的随防;评分为重度者实施2周1次的随访。每次随防内容包括再次问卷调查、YGTSS评分行病情评估。随访后均需进行疗效评价,以治疗前后YGTSS评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5],痊愈:减分率>80%,停药3个月无复发;显效:减分率为60%~79%;好转:减分率为30%~59%;未愈:减分率为<30%[6]。减分率=(治疗前量表评分-治疗后量表评分)/治疗前量表评分。本研究178例TS患儿的治疗缓解率为83.3%,未愈率为16.7%。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Ssize软件,确定满足本研究统计检验的最小样本量。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不满足检验条件的血铅采用非参数检验。初筛TS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专业知识,将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单个因素,再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S患儿患病影响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19个TS患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病程、出生异常病史评分、父亲性格评分、母亲性格评分、是否有ADHD等TS共患病、是否有神经或精神疾病家族病史、病情反复频率次、病情严重程度评分、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等9个因素与TS患病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表 2

表 1 抽动症患儿患病影响因素比较(x±s)
  影响因素 TS患儿 非TS患儿 统计值 P
(n=178) (n=153)
发病年龄(岁) 8.10±2.20 7.79±2.27 1.22 0.22
病程(年) 6.83±8.06 3.16±3.44 5.52 0.00
25-羟维生素D(ng/mL) 26.30±12.76 25.87±13.32 0.30 0.77
出生异常病史评分 5.56±4.51 4.36±4.17 2.49 0.01
家庭和睦关系评分 5.78±2.50 5.35±2.62 1.54 0.12
父母文化程度评分 9.27±4.04 8.95±3.90 0.72 0.47
父亲性格评分 5.71±2.63 6.64±2.31 -3.40 0.00
母亲性格评分 5.66±2.70 6.93±2.37 -4.56 0.00
教养方式评分 52.62±25.93 55.55±25.52 -1.03 0.30
患儿性格特点评分 5.65±3.09 6.03±2.63 -1.20 0.23
病情反复次数 25.95±11.96 12.61±9.43 11.33 0.00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33.61±10.71 14.60±10.03 16.58 0.00
1年内呼吸道感染次数 42.19±9.85 15.76±7.07 28.30 0.00

表 2 抽动症患儿患病影响因素计数资料以及非参数分析
  影响因素 非TS患儿 TS患儿 χ2 P
(n=153) (n=178)
性别(例,%)
  女 58(37.9) 57(32.0) 1.01 0.32
  男 95(62.1) 121(68.0)
共患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例,%)
  否 13(8.5) 39(21.9) 10.19 0.00
  是 140(91.5) 139(78.1)
神经或精神
  疾病家族史(例,%)
  否 100(65.4) 132(74.2) 2.63 0.01
  是 53(34.6) 46(25.8)
脑电图异常(例,%)
  否 72(47.1) 80(44.9) 0.08 0.78
  是 81(52.9) 98(55.1)
长期服药(例,%)
  否 92(60.1) 113(63.5) 0.26 0.61
  是 61(39.9) 65(36.5)
血铅 174.39 158.79 0.14 > ;0.05
2.2 TS患病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TS患病影响相关因素:病程、出生异常病史评分、父亲性格评分、母亲性格评分、是否有ADHD等TS共患病、是否有神经或精神疾病家族史、病情反复频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等9个因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情反复频率、病情严重程度、ADHD等TS共患病、有家族病史等5个因素是TS患病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 3

表 3 TS患病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结果
影响因素 β S.E. Wald值 P OR 95%CI
病程月 0.05 0.06 0.51 0.48 1.05 0.92~1.19
出生异常病史评分 0.01 0.09 0.03 0.87 1.01 0.86~1.20
父亲性格评分 -0.23 0.15 2.39 0.12 0.80 0.60~1.06
病情反复频率次 0.13 0.04 11.87 0.00 1.14 1.06~1.22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0.09 0.03 7.93 0.00 1.10 1.03~1.17
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 0.32 0.07 22.00 0.00 1.38 1.21~1.58
有否共患病ADHD -2.91 1.07 7.32 0.01 0.05 0.01~0.45
有否神经或精神疾病家族病史 -1.69 0.83 4.16 0.04 0.18 0.04~0.94
常量 -9.98 1.94 26.37 0.00 0.00
3 讨论

TS是儿童或者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病情易反复、治疗效果差,需要接受长期药物治疗,患病较难预测。有文献报道1/3的TS患儿在成年期抽动症状缓解,1/3 TS患儿在成年期抽动症状减轻, 1/3 TS患儿抽动症状迁延至成年或终生, 可因抽动症状或伴发的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有部分难治性病例,尤其是伴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的TS患儿,治疗困难,如约20%TS患儿抽动强度不会减弱,存在中等程度总体功能损害,甚至部分患儿成年期症状加重进而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8]。研究显示,TS患病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因素包含精神疾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反复次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教养等。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病家族史以及抽动严重程度等。本研究扩大了研究范围,从患儿出生后有否异常疾病史、患儿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环境、父母性格特点、罹患TS的发病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反复呼吸道感染、ADHD等TS共患病、家族疾病史、治疗依从性等相关因素,在疾病过程中观察可能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反复频率、ADHD等TS共患病、神经或精神疾病家族病史等因素,是TS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与TS患病密切相关,TS病情程度轻,则其社交能力和学习状态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能够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无需依赖药物治疗亦可以自愈;若TS病情为中、重度,则会给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较大影响,加上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这类患儿的病情比轻症患儿更重。本研究结果也显示,T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是该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患儿病情反复频率与TS患病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患儿发病时饮食习惯比较差,往往存在暴饮暴食现象,并且学习压力较大,容易引起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患儿情绪异常。研究认为,患儿长时间接触电视、沉湎于电脑游戏等低频辐射电器及观看惊险恐怖电视或刺激性强的动画片,均可导致精神过度紧张而诱发抽动或症状加重[9]

TS本身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遗传方式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染色体外显存在关系。一般情况下, 伴有遗传病史的TS患儿病情比较严重,预后亦较差。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家族病史是TS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S的发病与复发与某些病原生物感染具有一定关系[10]。TS患儿如果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患儿病情,促进患儿机体损伤,降低患儿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是TS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是儿童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之一,其与TS经常相伴出现,而被称为TS共生病。共生病TS患儿除具有抽动症状外,尚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分神、性急易惹等特征,该类患儿的神经递质改变更加明显,使用盐酸哌甲酯治疗共生ADHD的TS患儿,可使部分患儿抽动症状加重,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共生ADHD的TS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此类预后较差[11]。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共生病史是T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大部分TS患儿预后较好,本研究178例TS患儿的治疗缓解率为83.3%,未愈率为16.7%。本病不影响患者寿命和智力,能胜任所从事的任何工作,但可因抽动症状或伴发的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该病时,应对上述因素重点实施有效的干预和控制,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开展心理干预措施, 并普及宣传教育的相关科学知识,加强预防工作, 减少诱发因素,提高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促进TS患儿能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 林节. 多发性抽动症的预后及影响因素[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4): 202-203.
[2] 张静, 黄宏云.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预后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16): 2551-2552. DOI:10.7620/zgfybj.j.issn.1001-4411.2015.16.27
[3] Du JC, Chiu TF, Lee KM, et al. Tourette syndrome in children:an updated review[J]. Pediatr Neonatol, 2010, 51(5): 255-264. DOI:10.1016/S1875-9572(10)60050-2
[4] Murphy TK, Storch EA, Bodzin DK.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 (YGTSS)[J]. Encyclopedia of Movement Disorders, 2010: 345-347. DOI:10.1016/B978-0-12-374105-9.00391-9
[5] 郑莜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39.
[6] 王健, 罗硕军. 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临床研究[J].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 2000, 10(2): 78-79. DOI:10.3969/j.issn.1005-3220.2000.02.006
[7] Dooley JM. Tic disorders in childhood[J]. Semin Pediatr Neurol, 2006, 13(4): 231-242. DOI:10.1016/j.spen.2006.09.004
[8] Cath DC, Hedderly T, Ludolph AG, et al. 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s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1, 20(4): 155-171. DOI:10.1007/s00787-011-0164-6
[9] 李丹, 李宜瑞, 何玲云.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 2010, 31(20): 2698-2699. 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0.20.041
[10] Krause DL, Weidinger E, Matz J, et al. Infectious ag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psychiatric diseases[J]. Ment Illn, 2012, 4(1): e10. DOI:10.4081/mi.2012.e10
[11] Rizzo R, Gulisano M, Cali PV, et al. Tourette Syndrome and comorbid ADHD: current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ptions[J]. Eur J Paediatr Neurol, 2013, 17(5): 421-428. DOI:10.1016/j.ejpn.2013.01.005